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伤寒论》中论及下利条文有八十余条,囊括六经病变,其应用广泛,所载方剂疗效显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研究试图对《伤寒论》中论述下利的条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整理仲景辨治下利的运用规律,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际。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整理方法,按照六经条文顺序梳理《伤寒论》中论述下利的条文。通过对下利条文的整理,并结合现代运用仲景方治疗下利的验案,挖掘仲景辨治下利的规律,反映仲景运用六经辨证治疗下利的特色。结果《伤寒论》中所论下利包含泄泻、痢疾和霍乱。根据六经辨治,三阳下利多属阳热下利,其所下热臭,灼肛,并具发热、口渴、尿赤、苔黄脉数等症;三阴下利多属阴寒之利,其所下清冷或鹜溏,或下利清谷,多具无热恶寒,口不渴,小便清长或四肢厥冷,苔白,脉沉而迟等症。下利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肝郁气滞)、饮食不节(洁)、失治误治等多种因素有关。疾病有寒有热,又有寒热错杂;有虚有实,亦有虚实夹杂。其病位在肠,但与脾胃、肾、肺、肝、胆、三焦、心等脏腑也有关系。以上脏腑功能异常均可导致下利。三阳下利属实属热,系表邪不解内传于里,大肠传导失司,水谷不别所致;其特点是腹痛下利,口渴欲饮,小便短少,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实,其病在腑。三阴下利属虚属寒(除少阴热化证下利和厥阴热利外),多为外邪直中三阴或由下利内传于里,致脾肾阳衰所致;其特点是下利清稀,谷不化,舌淡苔白,四肢厥冷,脉沉细弱或脉微欲绝,其病在脏。三阳下利多为邪实正不衰,一般病势较浅,病程短暂,若治疗恰当,常能速愈。三阴下利为正衰邪尚存,一般病势急重,病程较久,尤以少阴、厥阴为最,如能及时救治,则康复可望,若失治误治,多预后不良。针对其不同的病机,总结其治法有疏散升提法(葛根汤)、清里解表法(葛根芩连汤)、苦寒清热法(黄芩汤、白头翁汤)、攻下法(十枣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分利小便法(真武汤、五苓散、猪苓汤、茯苓甘草汤)、温中燥湿法(理中汤、吴茱萸汤)、温肾回阳法(四逆汤辈)、滋阴清热法(猪肤汤)、清上温下法(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辛开苦降法(泻心汤)、疏肝解郁法(四逆散)、酸收法(乌梅丸)、固涩止利法(赤石脂禹余粮汤、桃花汤)以及灸刺法(阳证用刺法,阴证用灸法)。使用药物有苦寒清热类如:黄连、黄芩、白头翁、秦皮。温阳类如:附子、干姜、细辛。利水类如:茯苓、白术。升清类如:葛根、升麻。补益类如:白术、人参。固涩类如:赤石脂、禹余粮。攻下类如:芒硝、大黄。理气类如:柴胡、枳实。结论本研究认为,仲景根据六经辨证治疗下利,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方面入手,对下利有较全面的认识,为后世辨治下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