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兴起,学者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聚集到了个体的积极发展结果上来。学习投入作为青少年积极发展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饱满的状态。已有研究显示,青少年所拥有的发展资源能够预测其学习投入水平。而且,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的积极发展最具预测力的资源类别也是不同的。因此,区别出这些资源类别成为提高青少年学习投入水平的关键。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发现,发展资源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到底是什么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的发展资源、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习投入的基本情况以及两个群体在这三个变量上的差异;分别探讨发展资源对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包括资源在学习投入上的堆积效应和资源的特异性问题;探讨学业自我效能在发展资源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采用青少年发展资源量表、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UWES-S学习投入量表对济南市481名五、六年级的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和AMO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发展资源、学习投入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的发展资源和学习投入水平均高于男生;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发展资源、学业自我效能的年级主效应显著,六年级学生的发展资源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均高于五年级;小学高年级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主效应不显著;小学高年级儿童学习投入的年级主效应不显著;小学高年级儿童发展资源、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习投入的身份类型主效应均不显著。2.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发展资源、学业自我效能、学习投入之间两两相关。3.中国文化背景下,发展资源数量的堆积效应在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学习投入上仍然适用。4.社会能力类资源对流动儿童的学习投入水平影响更大;自我肯定类资源、规范和期望类资源以及积极价值观类资源对非流动儿童的学习投入水平影响更大。5.学业自我效能在发展资源和学习投入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且这一中介模型在流动儿童群体和非流动儿童群体当中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