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公司制在全球的普及与发展,有关公司治理的议题一直以来是学者们探讨的重点,寻找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优解是所有人追寻的目标。作为公司治理的一方面,现金股利政策也受到了格外的关注,在现代公司两权分离所导致代理问题存在的背景下,投资者从被投资公司中取得回报似乎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学者们对代理问题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所得结论并不一致。“替代模型”认为代理问题越严重的公司越需要发放现金股利来维持自己的声誉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结果模型”则认为公司治理情况越好的公司会给股东发放更多的现金股利,何种模型在我国更具有适用性一直没有得到公认的答案,本文在此将从新的视角出发进一步探讨。我国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控股企业的存在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股权分置问题,使得我国企业股权结构与国外相比较为集中,“一股独大”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这种股权结构之下存在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会更加明显,探讨这种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对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规范上市公司以及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健康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运行了一定时间,其对于优化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已在许多相关研究中得到证实,但是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并不是独立于其他治理机制,而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更是穿插于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受到多方势力的角逐与影响,独立董事制度必定会与其他治理机制之间产生牵连进而影响到现金股利政策,因此理清这种多重治理机制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以及治理机制之间的相互影响会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在此本文试图将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与现金股利政策三者放在同一框架之下,探讨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以及董事会独立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首先明确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阐述了研究的贡献之处,由此切入论题,接着了回顾与本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文献,从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和董事会独立性对这种关系的调节作用出发,提出了本文的三大假设。为了验证假设,本文以中国沪深股市主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其2012-2017年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发放意图与发放程度两方面衡量现金股利政策,采用logit模型验证股权结构与发放意图的关系,采用tobit模型验证股权结构与发放程度的关系,以及董事会独立性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综合运用excel2016、spss19.0及stata14.0等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当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较低时,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随着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提升而增加;当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持续上升到达一定程度后,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随着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的继续提升而减少;股权制衡能够替代现金股利作为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的手段,即股权制衡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董事会独立性同样也能替代现金股利作为降低代理成本的手段,且其加强了股权制衡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本文结果证实了替代模型在我国更具有适用性。本文证实了各种公司治理机制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在考察某一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时,不能仅看到该机制自身的作用,还要综合考虑其他治理机制的影响,现实往往比理论更加复杂,所以理论也得考虑更加全面。在文章结尾,针对我国现状本文提出了加强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监管、优化我国现有的股权结构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三大建议,以及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化的地方。另外本文主要在两方面有所创新:首先在于采取了股权分置改革一定时间后的最新数据进行研究,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已得到显现,避免了因股权分置情况影响研究结论,研究情况更加贴近现实;其次在分析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的基础上加入了董事会独立性这一调节变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在之前并无学者同时研究这三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