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2009.1.1~2013.12.31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了解近五年深圳市先天性心脏病的基本流行病学特点;比较深圳市先天性心脏病儿母体与正常胎儿母体围孕期营养元素摄入情况,明确该地区围孕期营养素摄入情况在胎儿CHD发生中的影响程度;以期发现影响该地区CHD发生可能的因素,为孕妇围孕期合理的饮食及营养素的补充提供指导,更好地做好CHD的一级预防工作。检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母体和正常胎儿母体全血锌及血清维生素A的含量和母胎Jagged1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其与胎儿CHD发生的相关性,有望通过检测母体全血锌、血清维生素A的含量及母胎Jagged1基因多态性筛查出发生胎儿CHD的高危人群,为CHD的产前筛查和风险评估提供帮助。 方法: 1.研究对象 流行病学研究:收集深圳市妇幼保健系统2009年~2013年医院出生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中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居住时间满1年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病儿母亲和同期引产或分娩的正常胎婴儿母亲组成病例组和对照组,按照1:1匹配,匹配条件:年龄相差2岁以内、孕周相差2周以内、孕期生活在深圳同一城区、汉族。对两组的围孕期营养元素摄入情况进行电话回访。两组孕妇年龄、孕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共收集问卷324份。 实验室研究: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引产或分娩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及其母亲组成病例组,其中母体病例组44例,胎儿病例组44例;同期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引产或分娩的正常胎儿及其母亲为对照组,按照1∶2匹配,匹配条件:同前。共收集母体对照组88例,胎儿对照组88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的调查及研究对象都在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 2.实验方法 2.1 根据深圳市2009年~2013年深圳市监测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婴儿及其母亲的资料,分析五年内深圳市出生缺陷和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和先天性心脏病胎婴儿及其母亲的基本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孕妇的户籍类型、文化程度、年龄分布等;先心儿的性别、出生季节、转归等)。将CHD分为仅有心血管系统畸形的单纯型CHD(单纯组)及合并有其他心外系统畸形的复杂型CHD(复杂组),对两组的年龄分层、转归、户籍类型、诊断时间、文化程度、妊娠/分娩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 2.2 通过电话回访,调查深圳市先天性心脏病儿母体与正常胎儿母体围孕期营养元素摄入情况,包括①孕早期饮食习惯(分为肉食为主、荤素相当、素食为主),孕早期饭量改变(分为较孕前差,与孕前相当,较孕前好),怀孕前三个月、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晚期奶制品、蛋类、豆类、水果、坚果类、海产品、复合维生素、叶酸、钙片、铁剂、鱼肝油、蛋白粉的摄入情况;②奶制品、蛋类、豆类、水果、坚果类、海产品在怀孕前三个月、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晚期的摄入频率(分为每天、每周4~6次、每周1~3次、少于一周1次),共32个变量。 2.3 在引产或分娩时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母体肘静脉血8ml,分别注入干燥管、肝素钠抗凝管各3ml,干燥管血液自然凝固30min后,以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后分离血清,将全血和血清放置-80℃冰箱保存,以待检测全血锌、血清维生素A的含量;另2ml静脉血采用EDTA抗凝,并在引产或分娩时采集所有入选对象5ml羊水,注入BD管内,一起保存于-80℃冰箱,以待检测Jagged1基因多态性。 2.4 应用超高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母体血清维生素A含量;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母体全血锌含量。 2.5 采用PCR测序技术检测母胎Jagged1基因第6外显子区3个位点(765、814、834)。 2.6 数据经核实整理后在Excel上创建数据文件库,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后,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Fisher检验,计算OR值及其95%CI,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强度,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五年内深圳市先天性心脏病平均发生率为7.25‰,呈上升趋势,其中超声波检查发现者占94.36%,产前诊断率为33.20%;孕妇年龄≥30岁者占64.80%,其中≥35岁者占40.72%,暂住型户籍占44.36%,高中及中专文化水平者占41.93%;以单胎、男性、夏秋季出生者较多;最常见的心血管畸形是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发生率分别是24.12‰、18.96‰、14.81‰;并发心外系统畸形者占14.11%,以骨骼四肢系统、颜面五官、神经系统畸形常见;51.83%的单纯型CHD并发有两种及以上心脏畸形;单纯型CHD与复杂型CHD在孕妇年龄分层、文化程度、胎儿转归、产前诊断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围孕期未补充任何一种营养素补充剂者,病例组有7人(4%),正常组有5人(3%)。两组补充率较高的均为叶酸、孕妇奶粉、复合维生素、钙片,而铁剂、鱼肝油和蛋白粉的补充率则两组都较低。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孕早期饮食习惯,围孕期补充奶制品、坚果类、海产品、豆类、复合维生素、叶酸、铁剂、鱼肝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围孕期上述营养元素的补充均为保护性因素(OR<1)。两组在围孕期不同阶段奶制品、蛋类、水果、豆类、坚果类和海产品的摄入频率有差异,尤其孕前3个月及孕早期(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叶酸、奶制品、坚果类,孕前三个月奶制品的摄入频率,孕早期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胎儿CHD的发生(P<0.05)。 3.先天性心脏病儿母体的全血锌含量[5.20(0.85) mg/L]和血清维生素A[0.37(0.16) mg/L]含量均低于正常胎儿母体[5.67(1.05) mg/L、0.43(0.10)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心脏病儿母体全血锌和血清维生素A含量间呈正相关性(rp=0.594,P<0.001),正常胎儿母体内未发现两者相关(P=0.072)。 4.132例孕妇中,Jagged1基因c.765C>A突变型基因频率为18.18%,非突变型(即野生纯合型)为81.82%;132例胎儿中Jagged1基因c.765C>A突变型基因频率为21.97%,非突变型(即野生纯合型)为78.03%。Jagged1基因814位点和834位点在所有样本中均未发现基因突变。两组母体和胎儿的Jagged1基因c.765C>A突变型与非突变型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2009~2013年深圳市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以单纯型CHD为主,复杂型CHD的死胎率、产前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型CHD,年龄≥35岁的孕妇子代复杂型CHD的构成比高于单纯型CHD,尤其40岁后更为明显。 2.孕早期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会增加胎儿CHD的发生风险,而围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叶酸、奶制品、坚果类以及孕前三个月奶制品的摄入频率越高,子代CHD的发生风险会降低。 3.孕期母体全血锌和血清维生素A低水平状态会增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先心儿母体内全血锌和血清维生素A水平呈正性相关,表现为共变趋势。 4.母胎携带Jagged1基因c.765C>A突变可能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