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治理问题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研究重点,公司利益相关者以及资本市场一直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监事会作为公司不可或缺的监督部门,监事会成员是由部分员工代表和股东代表共同组成,监督董事和高管的经营管理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代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不是相同的主体,董事会和管理层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利用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利做出危害公司股东利益的行为,根据《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来加强董事以及高管对经营公司业务情况进行监督,保护公司股东相关利益不受侵犯,研究监事会结构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公司治理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的发展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渐完备和企业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的完善,上市公司通过传统的应计盈余管理模式改变公司盈余的行为逐渐在监管的压力下操作空间缩小,转向了不容易被识别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一直都是学者研究上市公司治理领域的热点,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进行盈余管理影响着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资本市场的合法利益。盈余管理行为使得公司的盈利情况偏离其实际业绩,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误导,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长此以往,影响我国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危害我国走向发达资本市场的进程。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有很多,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是其根本原因。由于公司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公司高管利用委托代理导致利益冲突的发生来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内部结构完备的公司治理能够降低公司管理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监事会作为公司所有者引进的用来监督经营者行为的重要监督部门,因此,本文将从监事会背景出发,研究其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公司高管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一种是通过利用改变会计方法进行的应计盈余管理,一种是通过构造真实的交易活动来调节盈余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是2006年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外部监管力度加大,通过改变会计方法来影响企业盈余的行为越来越难,许多上市公司开始谋求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粉饰会计报表,误导投资者。和应计盈余管理一样,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也会改变公司当期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与盈余存量,照样影响到当期利润,只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但是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后果更为严重,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公司偏离有效的经营决策,不会增加公司的价值,可能只对管理人员带来好处,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利益,监管部门和有关审计人员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注意到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阻碍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的进程。通过查看和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并没有专门研究监事会结构背景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因此,本文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具有的特征是否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希望能从完善监事会的视角,控制公司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程度,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完善和上市公司合理合法、健康发展,有所助益。本文可能会丰富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促进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合理有效、独立监督的监事会,来监督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形成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监事会结构特征的各个刻画指标影响着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监事会成员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够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通过引入外部监事能够更好的履行监事会的监督效果,通过监事会成员持有一定的比例和持有股份的监事成员比例这两个指标,能够看出对监事会进行一定的激励,监事会成员能够自觉的履行监督职责,通过以上监事会指标有助于完善公司的监事会机制,促进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