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对高校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促进和提高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方面。本文立足现实的相关院校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遵循价值与事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对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主要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上。本文通过对我国3所院校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将其划分为一体型(传统型)、二体型(发展性)以及三体型(发展型)培养模式,并根据不同的类型归纳出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但不容忽视的是,每一种培养模式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总结出3个培养模式共同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将培养目标等同于培养标准,并且直接作为培养模式制定的依据;培养目标中对小学卓越教师的定位存在可商榷的地方;在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显示出对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依然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鉴于国外的一些院校也在着力探索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本文便引用其中的两个案例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得出一定的启示,包括:将培养目标具体化、标准化;对小学卓越教师的定位更加理性;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协同配合;评价注重内涵提升以及尊重学生的职业倾向性。但不容忽视的是,培养模式不仅应该基于实践上的探索,也应该在理论上进行清晰的认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分析,包含了要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优质的过程;追求培养结果的差异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赋予学生的心理建设;立足在培养标准之上。综合上述的分析与阐述,并且结合本文对小学卓越教师的定位,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准备型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主要包括校地联盟培养模式以及项目培养模式,并就其模式的特征,侧重点以及需要的条件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于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来说,并不能够提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也并不能够提出一个不受人们争议的模式。本研究正是处在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初期阶段上,不完善、尚待发展将是其主要特征。因此,本文并非意欲提出一个完美的模式,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完美的模式,而是旨在为未来更为完善模式的出现,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