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Functional Limitations and Optimiz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under MOOC En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慕课成为许多高校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技巧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首选。《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0-2020)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鼓励使用慕课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学习发展。大学英语写作慕课弥补了大学英语课时不足、拓展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更新了大学英语教学手段、注重学习过程、提倡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实现“4A”学习。然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学生和学校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慕课环境下,制约大学英语写作慕课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优化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慕课的限度提出优化方案,以此来满足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基于此目标,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学生网络数字化学习能力现状如何?(2)大学英语写作慕课教学现状如何?(3)慕课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的限度是什么?(4)如何优化写作慕课?
  本研究以关联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输入输出理论为理论基础和依据,以122名在2016年秋季学期选修大学英语写作慕课的同学和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20名参与写作慕课制作的教师为研究对象来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与教学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1.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大学英语写作慕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自控能力较弱、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相关学习策略不能灵活运用。2.从教师角度出发,在《大学英语写作慕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不相符,教师的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不相符、外部监控缺失。3.从课程角度出发,《大学英语写作慕课》课程形式单一,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4.从学校角度出发,硬件设备陈旧、技术团队缺乏、相关激励政策滞后,这些都影响《大学英语写作慕课》的发展。
  文章分析总结了影响大学英语写作慕课的因素,从学校、教师、学生和课程四个方面提出了以优化网络和硬件环境为支撑,以培养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为根本任务,以完善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写作能力为根本目标的优化方案。
  本研究将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慕课后续的研发提供优化方案,为深化大学英语慕课教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了新时期的新特点,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立足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又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其主体、对象、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人,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
学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团体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者组织作为一个公益团体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载体,通过依托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统一,从而强烈的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十几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志愿
学位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的目标。其中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培养我国新型农民的有力途径,也是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并不乐观,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
自1955年赴美至1995年离世,在美四十载,张爱玲的创作未曾间断,一直用中英双语在异文化圈中构建文学中国。梳理张爱玲在美时期的文学写作发现反复与改写是其后期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现象,而家族故事的系列文本则构成这一重写型叙事中最重要的部分。一直以来,学界均从自传书写、创伤疗救、焦虑释放、创作力枯竭等角度诠释后期张爱玲的反复与改写,本文的论述主要是对以上观点的反驳与批判,从家国情理等方面重新回答张爱玲的
学位
先锋时期,格非以新颖的形式实验和叙事迷宫进入读者和评论界的视线。到了2004年,经历了十年沉寂期的格非带着“江南三部曲”回归。《人面桃花》中,曾经深度迷恋于叙事策略与形式迷宫的格非展现出古典和雅致;在《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中,格非寻回被剥离的历史,开始走向成熟;2015年他带着《望春风》重返时间的长河。通过新世纪的一系列作品可以发现,格非尝试着贴合传统,祛除早期作品中人物“符号化”特点,征用写
学位
本文从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四十年的关系出发,以文本解读、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写作互动的视角,选择贾平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商州初录》、《浮躁》、《废都》及《秦腔》进行研究,试图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在“寻根文学”的视域下,讨论文学史叙述与贾平凹自我认同之间的错位和联系,说明“寻根文学”不能涵盖他的创作。二是围绕关于《废都》是否是“城市文学”的争论,讨论现代性与反现代性在贾平凹作品评价中的影响。三是围绕《秦
学位
同光体闽派是同光体诗派分支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支,尤以何振岱、李宣龚为代表的后期闽派诗人,承继了同光体闽派的“不墨守盛唐”的诗学宗旨,并通过频繁的结社雅集活动以及现代期刊、杂志等传播闽派诗学理论。本文以何振岱、李宣龚为中心,通过对后期同光体闽派的创作交游、诗学诗风、题材内容以及文化贡献的研究,以期对同光体闽派有新的认识和定位。  本文除绪论外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后期同光体闽派诗人的诗歌创作与交游,力
学位
清代词学所呈现出的强烈的地域性,是我们研究清词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地域性词坛的研究也是我们深入理解清词发展特点的重要环节。而光宣时期作为清代词学的结穴,对清代词学发展的深化及此後词学的影响亦不容小觑。基於此研究背景,本文选择清代词学发展中地域特色鲜明的吴中词坛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光宣这一时代背景下其所呈现出的地域性词学特色。在对原始文献爬梳整理的前提下,论文以光宣吴中词坛之所以能够产生独特词学发展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