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悲剧Katharsis说研究——从行动者到观者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atharsis的意旨何在是每一个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读者都无法绕开的难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内涵对于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仍然选择了这个不新的难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学者丰硕的研究成果的观照和支撑下,本文的研究立足于:1、对亚里士多德相关重要著作的希腊原文进行细读分析;2、将悲剧理论置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下。  对katharsis意义的把握首先建立在前期许多重要概念的分析厘清上,因此本文并未在开篇就直面katharsis的意义难题,而是以严谨的逻辑引领论述的行进,为最终katharsis的“其义自见”做出充分而扎实的准备。前言部分回顾和总结了katharsis在亚里士多德前被使用的语境及含义,并进而反思了前人对悲剧katharsis研究的情况和成果。第一章的研究从摹仿入手,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摹仿使人认知、“此即是彼”以及观者从摹仿获取快乐的内涵何在。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亚里士多德对两种“看”,即horaō(看)和theōreō(静观/沉思)的区分,笔者在此探讨了摹仿使人认知、给观者带来快乐与theōreō——人灵魂的某种实现间的紧密联系。第二章转入对悲剧人物的讨论。这一章的研究引入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及德性论,由此论证“中间之人”之必定是悲剧人物;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德性、友爱、得体之人、幸福等概念的深入探讨更确切地把握了theōreō的内涵,并且看到它与人的至善——幸福的内在联系。在前文研究基础的支持上第三章进入对悲剧情节自身难题的讨论,通过细读分析的方法厘清了情节发展的allo、heteron视角差异,对突转和恍悟,怜悯和恐惧进行了切近的考察,以深入而崭新的角度阐释了可然与必然、诗比历史更哲学的深刻含义,从而最终通向katharsis的深意,认为它是使观众从行动者净化为纯然观者的过程。
其他文献
地下连续墙双头潜水钻逐条钻进成槽工艺采用双头潜水钻逐条钻进成槽、泥浆反循环排渣、修槽器修槽、渣斗沉淀法对泥浆回收利用,其成孔效果好、节约原材料,可降低工程成本.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