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破产,以此为开端,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其影响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出于应对危机的需要,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紧急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反周期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如美国于2008年11月开始施行量化宽松政策,至今已实施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虽有意逐步退出,但仍保持了相当的规模。欧洲各国则采取了向银行注资、宣布对本国所有个人银行账户提供担保等手段,稳定市场信心。相对于美欧,日本的干预力度比较小,但也采取了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限制做空等措施。中国的应对措施则堪称史无前例,在财政政策方面,启动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保障房、农田水利、铁路公路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提高了出口退税税率,提出了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在货币政策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在相当大程度上遏止了中国经济的下滑。在2009年1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之后经济增速逐步加快,及至2010年1季度,GDP同比增长11.9%,PPI同比增长5.2%,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2.5%,宏观经济初显过热苗头。为控制流动性过剩,防范物价全面上涨,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从2010年初起连续12次上调了准款准备金率,从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中期连续5次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此后M1、M2过快增长的局面基本被控制住,可是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始终存在,物价上涨的压力挥之不去。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后各项刺激政策的后果,梳理各项反映经济体流动性的指标,对我国当前的流动性水平做出判断——认为流动性处于过剩水平,然后对造成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在前言中指出了研究流动性问题的重要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第二章介绍了货币均衡的相关基础理论,从维克赛尔到哈耶克再到凯恩斯、弗里德曼,从起源到发展再到深入,为后续章节的讨论做好理论铺垫。第三章着重于探讨在我国测度流动性的方法,筛选能够准确衡量流动性的指标,以及各指标的缺陷,以期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流动性水平,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处于流动性过剩状态。第四章总结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各主要国家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我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衡量政策措施的效应,寻找造成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局面的原因。第五章从多角度分析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使用了货币发行量、通胀率、全国房地长成交价格指数等多种指标,运用了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力图全面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影响。第六章针对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以及前述流动性过剩成因,提出了多种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建议,包括引导过剩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投资、加息、提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