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CT及高分辨CT等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发现临床上的许多患者既存在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变也同时存在肺气肿的病变,后来研究者命名为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而且有研究发现与吸烟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有独立的诊断标准:①具有肺气肿的各项临床特点,部分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特征,如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末的爆裂音、柞状指(趾)等。②虽然临床上符合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标准,但肺容积无缩小。③影像学表现:X线胸片及高分辨率肺CT:同时具有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改变。④肺功能:不完全符合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而是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目前,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的发病机制仍不够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检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肺气肿(emphysema)患者血清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的作用,同时通过检测各种细胞因子在不同疾病的异同来研究与其吸烟的相关性,进而为临床寻找早期预防措施及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病人20例作为研究组(Ⅰ),参照国内外文献诊断标准制定入选本研究的入选标准即:①具有肺气肿的各项临床特点,合并肺间质纤维化部分特征,如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末的爆裂音、杵状指(趾)等。②虽然临床上符合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标准,但肺容积无缩小。③影像学表现:X线胸片及高分辨率肺CT:同时具有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改变。④肺功能:不完全符合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而是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选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Ⅱ),且符合以下标准,主要标准包括①除外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如胶原血管性疾病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药物所致纤维化、慢性过敏性肺炎、职业或环境因素(如石棉)所致肺间质纤维化肺、家族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ermansky-Pudlak综合症等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②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气体交换弥散障碍。③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双肺网格状改变,晚期出现蜂窝样改变可伴有毛玻璃样改变。④经过纤维光学支气管镜肺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不支持其他疾病的诊断。次要标准,包括①年龄>50岁②无明显诱因或隐匿进行性呼吸困难③发病时间≥3个月④双肺可闻及吸气末Velcro啰音。取肺气肿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Ⅲ),符合美国国立心、胸、血液学会(NIH)1985年对于肺气肿所作的定义: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发生持久的、异常的气腔扩大,肺泡壁破坏但是无明显纤维化。于清晨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ml,静置30分钟,以3000转/分,离心10分钟,提取血清,置-80℃保存,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VEGF、IGF-I水平。结果:1一般情况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组:血白细胞>10×109/L者15例,占75.00%,中性粒细胞>0.75者13例,占65.00%。平均血氧分压(PaO2)为(58.15±13.52)mmHg(1mmHg=0.133kPa),平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5.51±17.09) mmHg。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血白细胞>10×109/L者33例,占82.50%,中性粒细胞>0.75为27例,占67.50%。平均PaO2为(50.29±14.53)mmHg,平均PaCO2为(37.81±13.68)mmHg。肺气肿组:血白细胞>10×109/L者15例,占37.50%,中性粒细胞>0.75为19例,占47.50%。平均PaO2为(50.17±14.53)mmHg,平均PaCO2为(58.81±12.68)mmHg。2三组血清TGF-β1、VEGF、IGF-I水平的比较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组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血清TGF-β1、IIGF-I水平均明显高于肺气肿组,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肺气肿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组血清VEGF高于肺气肿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大。3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中吸烟组与非吸烟组血清TGF-β1、IGF-I、VEGF水平的比较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吸烟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非吸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吸烟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非吸烟组(P﹥0.05),统计学意义不大,吸烟组血清IGF-I水平高于非吸烟组(P﹥0.05),统计学意义不大。4血清TGF-β1、VEGF、IGF-I水平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组与肺气肿组两组血清中TGF-β1与IGF-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5和0.918, P<0.01);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组与肺气肿组两组中吸烟年限及每日吸烟量与血清VEGF呈负相关(r值为-0.5431, P<0.05);肺间质纤维化组每日吸烟量与血清TGF-β1呈正相关(r值为0.641, P<0.05);三组血清TGF-β1、IGF-I、VEGF水平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血常规各指标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1本实验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水平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早期的炎症反应期明显升高,推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水平可能与肺间质纤维化早期的炎症反应有密切的关系。2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吸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水平减少,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水平减少可导致肺气肿的发生,可以推测吸烟可能通过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减少导致肺气肿发生,这可能是吸烟致肺气肿的机制之一。同时吸烟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水平升高,而TGF-β1是一种强有力的致纤维化因子,吸烟可能通过改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致纤维化。因此吸烟可能是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气肿的共同危险因素。3本实验显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血清水平明显升高,可以推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参与了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同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存在正线性回归关系,两者在致纤维化的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