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于《楚辞》文本,不难发现它与《诗经》在表现手法、思想内容、文学精神等方面存在诸多联系,《楚辞》受到了《诗经》的影响。基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的时代背景,楚文化与华夏文化产生了接触,楚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积极吸收华夏文化并融入华夏文化,即楚文化逐步华夏化,同时《楚辞》作者屈原也受到了华夏文化的熏陶。《楚辞》受《诗经》的影响,是楚文化华夏化的具体体现和必然结果,同时,楚文化的华夏化亦为《楚辞》受《诗经》的影响提供了契机。首先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楚辞》与《诗经》在文本上呈现出的诸多共同点进行揭示。通过仔细的文本分析,不难发现二者在赋、比、兴和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及题材内容和文学精神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是楚文化华夏化的典型例证。再次从文学创作论即作家的角度,通过分析屈原的儒家思想在《楚辞》中的体现,借以说明《楚辞》受到了包括《诗经》在内的儒家经典的影响。屈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是楚文化华夏化的典型个案。最后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探讨在《楚辞》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为《楚辞》借鉴《诗经》的写作经验提供了便利。通过对大量资料的阅读,可知第一:楚国的族源和族群心理即楚人的中原文化情结为《楚辞》受《诗经》影响提供了心理基础;第二:楚国和“汉阳诸姬”接壤,处在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接触地带,在交通并不发达的春秋战国时期,地利之便为楚人积极学习中原文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左传》、《国语》等历史文献中均记载了楚人学习中原文化的历史事实;第三: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各地区知识分子交流频繁,在那个“楚才晋用,朝秦暮楚”的时代里,儒学南渐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为楚人全面而广泛的接触中原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时代条件,若是像清朝一样奉行“闭关锁国”的文化政策,《楚辞》作者也很难与《诗经》产生接触,更谈不上受其影响了。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对文学文本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作家的种族、生活的时代和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影响文学作品形成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亦选取这三点来论述,三者都为《楚辞》受《诗经》影响提供了便利,也是楚文化华夏化的直接体现。《诗经》和《楚辞》作为两个不同的文本,差异是必然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认二者之间存在共通之处,否则不利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廓清学术源流。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然而在看到区域文化差异的同时,更值得强调的是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融渗透和相互影响。古代文学的研究从单纯的文本分析,进入到对文化现象的解读,最终挖掘出中华文化的优秀元素,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参考,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力量、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