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文明观念的普及与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生态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这个总布局中,最为关键的任务便是如何协调好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内在契合。在以整体性为原则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这是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结构性问题。解决这个结构性问题,必须依赖生态文明制度的创新。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创新的迫切需求。在这个背景下,本文致力于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初步探索,力图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提供方向性的参考。文章首先确定研究的基础论域,即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本质内涵、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指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基于资源和环境生态化的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更新和创造。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马克思主义制度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在制度维度上的基本观点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策略,才能彰显其独有的现实意义。随后,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生产方式变迁、社会功能整合的内在关联及其人学意蕴等三个方面剖析了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唯物史观意蕴,使生态文明制度创新问题深层次地嵌入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理论剖析的基础上,致力于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策略探索。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确立了“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整体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四个基本原则,框定了策略探索的有效方向。以此为指导,简要勾勒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管理体制及法律保障机制创新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观念创新等三方面内容的策略探索框架。总之,在唯物史观的基本视域下,以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有效策略,彰显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