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缺失是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时没有完整甚至错误表达本国传统文化内涵,使至交际对象对交际者本国的文化内涵在理解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误解,甚至南辕北辙从而导致交际失败的一种现象。本文选取熊式一先生的英文版《王宝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顺应论的视角对其存在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进行研究。英文版《王宝川》是一部由著名京剧《红鬃烈马》改编的中国舞台剧。尽管该剧本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然而原作《红鬃烈马》所富含的文化要素并没有在该剧本内完全体现甚至被忽视,导致文化缺失现象的出现。因此,本文选取了顺应理论作为理论视角。这是由于语用学作为着眼于真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可以对这些缺失现象进行研究。加之,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作为语用学的一个新理论对语言使用提出了一个结合认知、社会与文化的语用综观。因此,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英文版《王宝川》中的文化缺失现象能从话语结构和语境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文化缺失在文学作品对外传播的过程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并对外国观众理解中国文化产生消极影响;第二,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牢记其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神圣使命,千方百计让西方读者适应、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而不是译者去顺应外国文化;第三,为了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有必要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延伸到教育及其他领域,让年轻一代人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欣赏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除此之外,本文还从中西方文化的关系及译者自身的文化因素两方面探究文化缺失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系统地提出一些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以增强建立文化平等的意识,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