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湿地面临退化或丧失等问题。黑河中游为人类活动的热点区域,这使得该区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因而分析黑河中游人类活动强度时空分布变化,并探究人类活动强度对研究区域中湿地景观的影响,以期丰富人类活动对黑河中游湿地影响的研究案例,并为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的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科学的支持。本文基于土地科学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遥感和Arc GIS技术,揭示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人类活动强度计算模型、网格分析法、自然间断分类法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索黑河中游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变化及集聚特征;利用景观指数的计算,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揭示湿地景观格局特征随人类活动强度变化所呈现出来的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黑河中游湿地景观数量变化特征方面,自然湿地面积在1975-2016年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面积减少了近7462.47hm2;人工湿地面积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面积增加了1249.33hm2;非湿地类型面积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面积增加了6312.13hm2。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空间变化特征方面,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加,致使研究区域中景观类型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非湿地景观侵占湿地类型,自然湿地被转化为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的不断退化。(2)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分析中,在1975-2016年,在黑河中游整个区域建设用地当量面积与人类活动强度在总体变化趋势上呈现出为逐年增长的态势。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上以中等强度、较低强度及低强度占主导,并呈现为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在研究时段中,黑河中游人类活动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以高高类型和低低类型为主。(3)在人类活动强度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中,在景观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总体上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剧;在类型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形状更加规则,且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剧,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破碎化现象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