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林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郊野林地的游憩功能也愈加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对林地的植物群落的美学价值的评价较多,而从生态效益、游憩功能、区位条件等方面评价林地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从林地所能发挥的美学价值、生态效益、游憩功能和所处的区位条件这几个方面入手构建林地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重庆市主城区主要林地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歌乐山森林公园、玉峰山森林公园和中央山脊线上的鹅岭公园、枇杷山公园和平顶山公园林地进行评价。旨在对重庆市主要林地进行景观生态评价,并根据所评价的结果对重庆市林地景观生态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描述因子法从林地所发挥的视觉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出发,构建了新的林地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有别于以往单纯的视觉景观质量的评价。由于是大尺度的生态评价,不涉及林地内部景观评价,因此选取了季相多样性、林相多样性2个指标因子;生态功能的发挥的影响因子主要有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蓄积量,生态特点选取了自然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稳定性、资源利用率。游憩价值的影响因子主要有林地容量、林地大小、空气清洁度、游人可进入度等4个指标因子。区位条件主要有交通可达性和服务半径。2.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评价指数最高达到了0.97,各个准则层因子得分都较高,说明林地质量很好,保护区管理水平较高,植被发育良好,生境完好。缙云山植被物种多样性很高,生态效益发挥得很好。只有区位条件这一因子得分较低,主要是因为除北碚区外的普通市民所消耗时间较长,路程较长。3.歌乐山森林公园评价指数为0.76,游憩功能和区位条件得分都较高,发挥着重要的游憩功能,视觉景观质量、生态功能相对其他2个因子,得分较低。主要是因为植被类型以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只残留有一定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另外有少量的落叶阔叶林、竹林、灌草丛、农业栽培植被等。针叶林占到了林地的72%,导致季节景观变化不丰富,林相景观不丰富。稳定性也较差,生态效益发挥较差。4.玉峰山森林公园评价指数0.35,表明林地质量较差。视觉景观质量、生态功能及生态特点、游憩功能和区位条件4个因子的得分都很低,是评价的这些林地中得分最低的林地,其主要原因是针叶纯林面积较大,占到72.4%,以马尾松、杉木林为主,阔叶林仅仅占到2.7%,景观变化不丰富,林相景观不丰富。20年内生马尾松林平均胸径6-10cm,低于重庆市地区20年生马尾松林木胸径14cm的平均水平,大树也极少,垂直结构分布不均匀,稳定性较差。生态效益发挥的不好。玉峰山森林公园还没有进行规划设计,很少有人去休闲游玩,游憩功能发挥得不好。5.中央山脊线公园绿地综合评价指数0.66,表明林地质量一般。导致分数不高的原因是生态功能及生态特点这一因子得分较低,由于城市环境用地的特点,生境受人为干扰较大,园林中植物造景使用的苗木也多乡土树种,稀有树种很少,并且通常缺少下木的配置,以致自然性、稀有性、稳定性、资源利用率等分值较低,使得总分值较低。而中央山脊线上的林地由于地处市中心,景观可达性较好,交通便利,服务半径较大,因而这2项分值较高。6.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视觉景观质量、生态功能及生态特点得分较高,区位条件分值得分较低。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有发育良好面积较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功能发挥的较好。因此生态功能及生态特点得分很好。歌乐山森林公园贡献作用最大的区位条件这一因子,因为歌乐山森林公园离居民点较近,处于市中心,交通也很便捷。玉峰山森林公园准则层的4个因子的得分都较低。中央山脊线上的林地区位条件贡献值最高,因为处于渝中半岛,交通便捷,离居民点较近,方便游憩。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林地的基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