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城市-区域发展的主要方向。济南市、泰安市发展规划对两市的协作共建作出了安排和部署。随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莱芜并入济南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济南为中心的环泰山片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以济南(含莱芜)和泰安全域为研究范围,提出环泰山城镇密集区的空间组织构想,以补充环泰山区域空间发展研究,为济泰共建发展提供支撑。研究从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空间结构与作用规律的基础理论出发,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城镇密集区研究历程、主要内容、组织模式及相关实践。综合借鉴和运用城市规划、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及研究方法,对环泰山城镇密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与城镇化、生态基础和交通体系5个方面描述了社会经济发展特点;采用分形维数、人口流动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县域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镇为单元构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法、泰尔指数法、空间自相关对镇域发展水平分布、空间发展差异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从自然环境、产业创新、历史文化、战略规划、政策和交通条件6个方面分析了环泰山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空间整合的角度提出空间组织优化的发展构想,探讨环泰山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实施路径。研究表明:环泰山城镇密集区经济增长变化与山东省保持一致,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内部各县市区产业结构相似性较高;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基本保持稳定,城镇等级体系较为健全,城镇化发展维持稳定增长;生态基础良好,水系地貌类型丰富;交通系统以济南为中心,高速公路和铁路互相交织组成网络,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表现出较强的向心分布和相互关联性;城市空间联系性较强,形成密集的人口流动和企业互动关系;整体空间结构具有网络化发展趋向,在空间结构形态上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和圈层性特征,在空间结构构成上形成由多层次节点构成的“轴幅式+组团状”空间结构模式;镇域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泰安南部和济南北部形成两个明显的高水平发展区块,镇域空间分布存在正向相关性,空间聚类以高值聚类和低值聚类为主。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环境、政策规划和交通条件对区域空间发展影响较明显。研究提出:空间组织优化以高质量发展、一体化与协同发展、多中心与网络化为原则,构建环泰山城镇密集区“一核三极、一心两廊、三轴两带、四组团”的内部空间结构和以环泰山城镇密集区为核心区域的外部都市圈拓展空间。建议从建立统一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规划建设环泰山一体化轨道交通网,培育、推进区域特色创新网络和产业一体化网络布局,以旅游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4个方面推动空间组织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