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的新一轮改革中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进一步推动达到初步阶段的水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通用于以往的传统教育,学习的思维大多时候是有老师主导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重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和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理念。从本质上来讲,学习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学习知识,学习的根本内在动力主要是“问题意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主动性的质疑十分难得,他们更倾向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深受从众心理所害,不能够主动的学习与交流的学生通常都缺乏“问题意识”基于前人的研究理论加之笔者通过长时间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在学生问卷、教师访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在中学生数学课堂中做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通过这项针对学生“意识问题”的研究,我将阐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条件和原因,深入剖析学生的“问题意识”之所以薄弱存在的多种原因,并且结合现状制定了相关的对策和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接受过问题意认训练的学生不仅在解决问题上其能力不断增加,而且问题意认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自主创新的能力也有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