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持续提升,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问题愈加严重,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考虑了资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绿色发展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国家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关键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它的实现需要金融体系发挥有效的支持作用。但对于中国目前而言,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金融发展不必然带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甚至起阻碍作用。因此,本文对金融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挖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金融动力,从而推动绿色发展。本文在金融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从资金支持、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企业监督四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再利用基于SBM-DDF模型的GML指数测算中国各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分解为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继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方法和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绿色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绿色技术效率出现了倒退。同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梯度递减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全国层面,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资金支持、风险管理和企业监督三个方面,而资源配置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区域层面,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资金支持、风险管理和企业监督三个方面,而资源配置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企业监督三个方面,而资金支持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扩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强金融体系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绿色产出效益;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社会绿色转型;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支持技术创新活动;实行不同金融政策,统筹区域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