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ng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本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产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探讨产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机制。   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1~5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129株,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9年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检测,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中卡方检验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应用基因组DNAPCR扩增法进行PER型ESBLs扩增,得到鲍曼不动杆菌PER型ESBLs基因携带率;对基因组DNA扩增阳性菌株进行质粒提取,以质粒DNA为模板进行PER型ESBLsPCR扩增,分析耐药基因传播机制;采用ERIC-PCR对PER型ESBLs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探讨PER型ESBLs菌株流行病学特征;选取不同ERIC类型菌株及质粒提取或未提取成功的菌株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确定基因型。   结果:(1)PER-1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和PER-1阴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经卡方检验,p<0.05;PER-1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6.2%、44.9%、38.5%、10.3%和9.0%,对其余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0.0%;(2)从129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检出78株携带PER-1型ESBLs基因,携带率为60.5%,主要分离自神经外科和ICU病房的痰标本;(3)78株携带PER型ESBLs基因的菌中,有42株提取到质粒,以质粒DNA为模板均扩增出PER-1基因;(4)ERIC-PCR结果显示78株菌可分为7型,其中C型为主要克隆型,其次是D型,其它5型均为散发菌株;(5)本次研究中仅发现PER-1型ESBLs,未发现新型PER型ESBLs。   结论:(1)产PER-1型ESBLs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产PER-1型ESBLs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机制之一;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最佳选药;(2)在湖南地区首次发现鲍曼不动杆菌携带PER-1型ESBLs,携带率高;(3)携带PER-1型ESBLs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既可以通过质粒传播也可以通过克隆传播。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课题基于前期研究发现TLR7受体在毛囊隆突部高表达并且给予TLR7激动剂咪喹莫特后小鼠毛囊数量增加及生长周期延长的发现拟通过RT-PCR的方法验证前期由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可能的调控基因Fos,并通过使用JNK通路阻断剂SP600125在动物试验水平上进一步证实TLR7信号通路作用于毛囊干细胞的可能靶位基因,以期对TLR7信号通路对毛囊增殖调控的机制有初步的探讨。方法:6周大C57雌性小鼠
目的探讨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减少的病因,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0
目的:拟在成功建立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模型的基础上,检测胎鼠肺脏形态学和肺表面活性活性蛋白A(SP-A)的改变,以初步探讨ICP时高胆汁酸水平对围生儿肺脏的损伤作用和可能
目的: 探讨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诊治及预防。方法: 收集2010.01.01-2016.02.29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收的29例持续性异位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选择具有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