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辅,字廷弼,号夕川翁,海萍道人,凤阳(今安徽凤阳)人。生于明正统六年(1441),卒年无考。天顺八年(1464),陶辅荫袭父职,任和阳卫指挥使。由于陶辅为人刚直,不能容忍军队中的不正之风,提前申请辞官,纵意于山林,于西园中度过余生。陶辅一生著作颇丰,有传奇小说《花影集》,笔记《桑榆漫志》,诗文集《四端通俗诗词》、《夕川咏物诗》,词曲集《蚓窍清娱》、《闾檐口笑》,杂事集《夕川愚特》。以上著作除《花影集》和《桑榆漫志》存世外,其余皆亡佚。《花影集》四卷,二十篇,陶辅于书中明言是在阅读《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效颦集》之后,较三书之得失而作。该书体例承袭《剪灯新话》,某些故事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陶辅亦在模仿之余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陶辅在作品中借人物之口阐述了其推崇的气理思想,这在明代传奇小说中是极为少见的。陶辅所生活的年代,世风日下,秉持正统观念的陶辅面对此种现状,意欲借气理思想挽救日渐衰颓的世风,其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书中过多的加入气理学说的讨论也损害了小说的故事性。另外,《花影集》中某些作品如《刘方三义传》、《心坚金石传》等原创故事,对后世的文言小说、白话小说及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花影集》作为明代传奇小说链条中的一环,其传承性不言而喻,该书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也应在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桑榆漫志》全书52则,今仅存22则,为陶辅晚年所作。该书没有统一的体例安排,书中内容没有连续性,且多为议论,故前辈学者在研究陶辅及其作品时,对其关注甚少,只介绍基本情况。《桑榆漫志》中的许多言论,都与《花影集》中内容有所契合,这对于我们研究陶辅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由于该书创作时间晚于《花影集》,我们还可以比较陶辅的这两部作品,从中分析陶辅由中年至晚年的心态变化。故在研究陶辅及其作品时,该书不宜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