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期权制度是二十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激励制度,这一制度将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了协调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让经营者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以此来激励经营者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努力工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被逐渐引入我国,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进行了试点。在市场经济中,随着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采用这一制度。随之,关于股票期权的会计问题将显得日益重要,并且这一问题将成为财务领域中富有争议的一大难题。关于股票期权会计问题,世界上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的大量的研究,美国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资料最为齐全、各方面的研究也很深入。我国的股票期权计划起步比较晚,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的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 1号一股份支付》,使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问题有了操作指南。当然,随着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不断发展,其对准则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股票期权的会计准则应随着实务的发展而被修改和补充。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三个方面)及相关的税收政策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并在规范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全文由五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股票期权的基础知识。首先,对股票期权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再次,介绍了股票期权概念、分类情况和理论基础。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掌握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对股票期权有了直观详细的了解。第二部分结合国际研究成果和我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从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探讨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介绍了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现状,并对国外股票期权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比较。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探讨。首先,概述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接着,指出我国新准则中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立足国情,结合新会计准则,对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公允价值的确定、估值模型的选择、管理费用的摊销、信息披露等方面应进一步细化《股份支付准则》,不断完善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使股票期权这一经济事项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能够得到客观准确地反映。在股票期权税收问题上,借鉴美国在实施股票期权过程中总结的税收方面的经验,提出几条建议,完善税法,实行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股票期权实施的税收政策。最后一部分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