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台风、洪涝、干旱、冰雹、雷电、赤潮、沙尘暴、风暴潮、地质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植物森林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全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我国常年受灾人数据统计在2亿人次以上。近十年来,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尤其是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影响范围最广、受灾程度最大的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由此看来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功能十分必要,确立和完善农村防灾减灾最优对策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大意义。实际上,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某个侧面看来也就是一部防灾灾减灾的历史。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地域分布广泛,灾害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部分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但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地区成为防灾减灾的薄弱区域。再加上本来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防灾减灾意识缺乏、应用科技防灾减灾的能力不强,农村监测预警系统监测预警能力不足,故而农村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论文结构分为六部分: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防灾减灾政策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以及意义,并对中、西方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状况予以梳理。论文的第二章对防灾减灾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阐释。论文的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在防灾减灾实践中取得的主要成效,然后指出我国农村防灾减灾的现状与公众的期望、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对存在的不足予以分析。论文的第四章是以汶川地震为例论述了我国农村防灾减灾政策及运行现状。论文的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的农村防灾减灾政策,进而指出对我国的减灾政策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最后一章分别从体制和机制上来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的防灾减灾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