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的是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怪诞美,即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新世纪初具有怪诞艺术自觉意识的作家所创作的小说中的怪诞美。本文认为,以王小波、莫言、残雪、刘震云和余华为代表的作家,在创作观念、创作手法和作品美学品格上引入注目,他们有意识地大量使用夸张、变形、颠倒等极端反常的创作手法,创造出了以丑恶和滑稽为主要内容的怪诞美,从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他们具体小说文本的解读,按照作家创造怪诞的不同方式对这些怪诞美做一个归纳和总结,并深入探究这些作家笔下怪诞美的来源,最后对这些具有怪诞美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位置做出价值判断。
全文包括绪论和两大部分共五章。
“绪论,怪诞美的概念界定和研究现状”,主要介绍怪涎美的由来,对怪诞美进行概念界定,综述怪诞美的国内外研究的状况。本章对怪诞美的命名进行了追溯,厘清了怪诞美的两种基本成分---丑恶和滑稽,揭示了怪诞美极端反常化的构成原则,总结了怪诞美带来的可笑又可怕的接受效应,从而明确界定了怪诞美。接着梳理了中国文学中怪诞美的线索。绪论指出,王小波、莫言、残雪、刘震云和余华等作家具有明显的自觉意识,他们所创造的怪诞美具有独特性,无论就数量还是质量而言,他们都是非常突出的,因而选定他们为对象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怪诞美。最后综述国内外怪诞美的研究状况。由于怪诞美学理论研究始于西方,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而成熟的理论体系,绪论一方面对西方怪诞理论研究的进程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另一方面对国内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而翻译、介绍和发展怪诞理论的过程作了描述,尤其是阐述了国内学者已有的用怪诞美学理论对中国当代作家进行的文学研究。
正文第一部分为第一章至第三章。这一部分把王小波、莫言、残雪、刘震云和余华等作家笔下的怪诞美分成色彩怪诞、语言怪诞、意象怪诞和逻辑怪诞几类,并借助这样的分类,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变形、颠倒、扩张、残缺、紊乱等经典手法。
第一章是“色彩怪诞:五光十色的奇异世界”。本章首先指出电子信息化的“影像时代”到来对当代作家怪诞创作的影响,他们自觉追求一种画面感十足的写作,在怪诞美的创造达到了相当的深度,给接受者带来强烈的震撼。本章将王小波等作家创造色彩怪诞的方式归纳为三种:一,用色彩去指代人和物;二,直接用色彩来渲染恐怖的气氛,以区别于优美的审美形态;三,用色彩的强烈反差造成怪诞。这种色彩反差分为渐变和突变两种方式。渐变是在平行的叙述和描绘中,让读者自己去领略由色彩的差异所产生的怪诞。突变则是利用语言的张力造成色彩表现的对象瞬间变化,带给读者一种更震撼和惊颤的审美体验。
第二章是“语言怪诞:诡谲的幻象”。本章首先对语言的工具性和功能性进行了阐述。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语言主要的审美心理学功能有:命名、陈述、模拟现实、表达情感和认知世界。本章主要归纳了作家使用语言创造怪诞的三种方式:一,用陈述的极端化和反常性产生怪诞;二,对丑恶与滑稽的突出描述产生怪诞;三,用语言改变审美者的心理氛围和情绪状态。
第三章是“意象怪诞和逻辑怪诞:迷离奇特的‘变形记’”。本章分两节。第一节对王小波等作家文本中的意象怪诞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了他们创作的意旨,和他们如何运用夸张变形手法完成意象怪诞的创造。第二节对作家文本中的逻辑怪诞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了他们用逻辑的反常性来创造怪诞美的两种基本手法,即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异常逻辑集中呈现,用超常的艺术想象构思和创造一种全新的反常逻辑。
正文第二部分为第四章和第五章。这一部分主要分析王小波、莫言、残雪、刘震云和余华等作家笔下怪诞美的来源,并对这些怪诞美的文学史价值进行了思索和评断。
第四章是“怪诞之源及其中国特色”。本章探讨王小波等人作品中怪诞美的来源。通过对美的创造一般规律和过程的解读,将当代文学作品中怪诞美的来源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世界存在的怪诞,即“文革”中存在的性的怪诞和暴力的怪诞;一类是作家所体验和认知的怪诞。文艺有关怪诞的文学理论和作品对王小波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他们创作的题材选择和价值取向上,也表现在他们的创作视野、原则和方法上。
第五章是“怪诞书写的价值思索”。本章就王小波等人怪诞书写的价值进行探讨和归纳,涉及他们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王小波等人的怪诞书写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从审美创造术说,怪诞书写表达了对丑恶的反抗及对美的追求;从审美学效应来看,怪诞书写带来了审美者的情绪愉悦。王小波等人的怪诞书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文学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怪诞书写是借助对丑恶和滑稽的体验和认知来反抗丑恶的现实、宣扬美,这是一重文学价值。另一重文学价值是怡情,是使人得到精神的自由和平衡、心灵的安宁和净化。这两重价值决定了王小波等人的怪诞书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怪诞理论与怪诞写作的有机结合,使他们的怪诞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别具风姿,其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开创性,其所引发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是极有价值并值得认真研究的。
全文包括绪论和两大部分共五章。
“绪论,怪诞美的概念界定和研究现状”,主要介绍怪涎美的由来,对怪诞美进行概念界定,综述怪诞美的国内外研究的状况。本章对怪诞美的命名进行了追溯,厘清了怪诞美的两种基本成分---丑恶和滑稽,揭示了怪诞美极端反常化的构成原则,总结了怪诞美带来的可笑又可怕的接受效应,从而明确界定了怪诞美。接着梳理了中国文学中怪诞美的线索。绪论指出,王小波、莫言、残雪、刘震云和余华等作家具有明显的自觉意识,他们所创造的怪诞美具有独特性,无论就数量还是质量而言,他们都是非常突出的,因而选定他们为对象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怪诞美。最后综述国内外怪诞美的研究状况。由于怪诞美学理论研究始于西方,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而成熟的理论体系,绪论一方面对西方怪诞理论研究的进程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另一方面对国内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而翻译、介绍和发展怪诞理论的过程作了描述,尤其是阐述了国内学者已有的用怪诞美学理论对中国当代作家进行的文学研究。
正文第一部分为第一章至第三章。这一部分把王小波、莫言、残雪、刘震云和余华等作家笔下的怪诞美分成色彩怪诞、语言怪诞、意象怪诞和逻辑怪诞几类,并借助这样的分类,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变形、颠倒、扩张、残缺、紊乱等经典手法。
第一章是“色彩怪诞:五光十色的奇异世界”。本章首先指出电子信息化的“影像时代”到来对当代作家怪诞创作的影响,他们自觉追求一种画面感十足的写作,在怪诞美的创造达到了相当的深度,给接受者带来强烈的震撼。本章将王小波等作家创造色彩怪诞的方式归纳为三种:一,用色彩去指代人和物;二,直接用色彩来渲染恐怖的气氛,以区别于优美的审美形态;三,用色彩的强烈反差造成怪诞。这种色彩反差分为渐变和突变两种方式。渐变是在平行的叙述和描绘中,让读者自己去领略由色彩的差异所产生的怪诞。突变则是利用语言的张力造成色彩表现的对象瞬间变化,带给读者一种更震撼和惊颤的审美体验。
第二章是“语言怪诞:诡谲的幻象”。本章首先对语言的工具性和功能性进行了阐述。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语言主要的审美心理学功能有:命名、陈述、模拟现实、表达情感和认知世界。本章主要归纳了作家使用语言创造怪诞的三种方式:一,用陈述的极端化和反常性产生怪诞;二,对丑恶与滑稽的突出描述产生怪诞;三,用语言改变审美者的心理氛围和情绪状态。
第三章是“意象怪诞和逻辑怪诞:迷离奇特的‘变形记’”。本章分两节。第一节对王小波等作家文本中的意象怪诞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了他们创作的意旨,和他们如何运用夸张变形手法完成意象怪诞的创造。第二节对作家文本中的逻辑怪诞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了他们用逻辑的反常性来创造怪诞美的两种基本手法,即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异常逻辑集中呈现,用超常的艺术想象构思和创造一种全新的反常逻辑。
正文第二部分为第四章和第五章。这一部分主要分析王小波、莫言、残雪、刘震云和余华等作家笔下怪诞美的来源,并对这些怪诞美的文学史价值进行了思索和评断。
第四章是“怪诞之源及其中国特色”。本章探讨王小波等人作品中怪诞美的来源。通过对美的创造一般规律和过程的解读,将当代文学作品中怪诞美的来源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世界存在的怪诞,即“文革”中存在的性的怪诞和暴力的怪诞;一类是作家所体验和认知的怪诞。文艺有关怪诞的文学理论和作品对王小波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他们创作的题材选择和价值取向上,也表现在他们的创作视野、原则和方法上。
第五章是“怪诞书写的价值思索”。本章就王小波等人怪诞书写的价值进行探讨和归纳,涉及他们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王小波等人的怪诞书写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从审美创造术说,怪诞书写表达了对丑恶的反抗及对美的追求;从审美学效应来看,怪诞书写带来了审美者的情绪愉悦。王小波等人的怪诞书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文学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怪诞书写是借助对丑恶和滑稽的体验和认知来反抗丑恶的现实、宣扬美,这是一重文学价值。另一重文学价值是怡情,是使人得到精神的自由和平衡、心灵的安宁和净化。这两重价值决定了王小波等人的怪诞书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怪诞理论与怪诞写作的有机结合,使他们的怪诞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别具风姿,其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开创性,其所引发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是极有价值并值得认真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