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斥资30亿美元投资于美国黑石集团的IPO。汇投的第一单就投给了一家私人股权基金公司,由此不难看出我国金融发展的新动向。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已经彻底地改变了对私人股权基金的看法,将它视为正常的、能带来较高投资回报的、可接受的金融投资手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讨论现阶段在中国发展私人股权基金的可能性,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为目的,以大量的数据,以及案例对私人股权基金在中国这样一个转轨经济体中的发展进行探索。 本文分为三大章共十一节,介绍了私人股权基金的定义及组织形式,中国私人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及案例,并提出了笔者对中国私人股权基金发展的认识及看法。 简单而言,广义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就是指对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进行投资的基金。狭义而言,就是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人股权投资的部分,以并购资本和夹层资本为主。私人股权基金有流动性差,资金来源广泛,以权益投资形式为主,以公开发行上市、售出或购并、公司资本结构重组等形式实现高于公开市场的投资回报为目的的特点。而在组织形式方面,国际上曾通行过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契约型,公司型和有限合伙型。现行的私人股权基金多采用有限合伙型,以规避税收风险。同时合伙制也极大的承认了专业投资管理人士的价值,同公司型和契约型相比,合伙企业对于投资人来说进出灵活,增减资本不需要走繁琐的程序,合伙人可以按照合伙协议进行分红,有利于基金经理与投资人灵活分配收益。是急需在中国发展的私人股权基金形式。 尽管私人股权基金近二十年在全世界开展的红红火火,但对于中国而言,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私人股权基金,面临着机遇也会遇到风险。中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流动性的过剩,人口红利乃至中国国有企业的迅速成长都为私人股权基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高盛资本伙伴基金(GS CapitalPartners)、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汉鼎亚太(H&Q Asia Pacific)、华平资本(Warburg Pincus)与GIC Group等国际项级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相继进入中国。中信资本,联想弘毅和鼎晖投资,几家中国本土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也做的风生水起。而由发改委牵头的国字号私人股权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于2006年12月30日挂牌,也进入了试运行阶段。然而不论国际还是本土的私人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依然面临着很多法律,政策环境上的缺失。而对于国字号的私人股权基金,审批权之争,地方政府的介入都使其发展充满了变数。 事物总是不断的在曲折中前进,虽然面对各种不定的风险,私人股权基金仍然大把的投资于中国的传统行业、服务业、生物医药和IT业。民营企业,科技型公司,以及跨国公司的海外并购也依稀可见各种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身影。本文引用了百丽国际上市,中信、华平并购哈药集团,联想弘毅投资中国玻璃以及联想集团并购IBM等四个案例分别分析了国际及本土私人股权基金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以及跨国企业的企业发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鉴于私人股权基金在微观案例中所起的实实在在的作用,本文在最后一章指出中国应该积极发展私人股权基金,特别是本土私人股权基金。因为私人股权基金的发展将推动国有企业的体制变革;将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将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在中国发展私人股权基金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解决好监管和管理人资质的问题,允许中金、中银国际这样运作相对规范、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投资银行全面介入私人股权投资业务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最后,私人股权基金的规范发展依然依赖于法律政策的完善,金融体系的发展壮大,这在各国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由私人股权基金而引发的一些争论,这些争论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检验。然而,从大量的案例可以看出,私人股权基金的发展虽然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之处,但它的确帮助了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金融工具。通过对于私人股权基金发展的探索及分析,本文希望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私人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