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患病率日益增高,2010年中国非传染性疾病监测项目组进行了一项关于中国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血糖控制情况的调查,发现18岁以上成人中,约有1.139亿糖尿病患者及4.39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国成年人群的总体糖尿病患病率估计为11.6%,男性为12.1%,女性为11.0%。依据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首先建议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的治疗,如血糖未达标,则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当单药治疗剂量较大,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未达到治疗目标时,即开始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降糖药物联合治疗。传统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进胰岛素释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输出、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等。这些药物短期内可改善血糖的控制,但均不能阻止β细胞功能减退,因而很难保证对血糖长期的控制,另外,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症、体重增加、水肿等也限制了其在患者中的应用。因此亟需一类既有良好降糖效果又能延缓2型糖尿病进展且不良反应低的新型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能够抑制体内DPP-4活性,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糖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降解,提高内源性GLP-1水平,从而刺激胰岛β细胞增值和分化,促进胰岛素释放,抑制其凋亡,保护胰岛β细胞,同时,西格列汀还能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调节α细胞和β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此外,研究证实无论西格列汀单药还是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均可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不增加或轻微减少体重,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目的】探索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血糖控制不佳者(HbA1c>7%,<10%)加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患者胰岛功能、炎症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protein,SAA)、人白细胞介素10(HumanInterleulin-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18~75岁,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1500mg/d)至少8周。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进行分组,糖化血红蛋白7%~10%者进入联合治疗组(n=42),加入磷酸西格列汀片(100mg/d)联合治疗;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者进入单药治疗组(n=40),继续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1500mg/d),研究时长为36周。按照访视计划表(附件三)进行访视:第1次访视(0周)时空腹静脉抽血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餐后2h血糖(2hPG)、人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75gOGTT试验于空腹、30分钟抽血检测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并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访视2(6周)与访视3(12周)均采取电话随访,询问患者口服降糖药类别、剂量、空腹血糖(FPG)、2hPG、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饮食运动。访视4、5(第24周、36周)测定指标同访视1。【结果】1、疗效比较①血糖和血脂:两组间HbA1c、FPG、2hPG、TC、TG、LDL-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44、133.865、17.010、5.308、34.677、74.683、4.741,p<0.05),其中0周时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较单药治疗组高(p<0.05),24周、36周时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胰岛功能:两组患者HOMA-IR、HOMA-IS、HOMA-β、△I30/△G30在各时相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637、6.251、18.147、11.414,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24周时HOMA-IS、HOMA-β、△I30/△G30较治疗前升高,HOMA-IR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周时HOMA-IS(0.014±0.013VS0.010±0.002)、HOMA-β(115.734±31.267VS114.647±31.440)、△I30/△G30(28.246±21.957VS27.875±22.045)较24周仍有升高趋势,HOMA-IR(4.403±0.835VS4.374±0.882)继续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药治疗组上述指标各时相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R):两组患者GIR(0)及GIR(30)在各时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07、11.572,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24周时较治疗前降低(p<0.05),36周时仍有降低趋势,但较2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治疗组各时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SAA、IL-10:两组患者SAA、IL-10在各时相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4.938、18.842,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24周时SAA较治疗前下降,36周较24周继续下降,24、36周时IL-10较治疗前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治疗组SAA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IL-10随之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安全性评价:至研究终点36周时联合治疗组有5例(14.29%)低血糖,单药治疗组出现3例(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1,p=0.707),少数患者还出现恶心、眩晕、呕吐等症状,两组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X2=0.265、0.182、0.000、0.280,p=0.607、0.669、1.000、0.597)。【结论】1、24周时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HbA1c、FPG、2hPG无明显差异,说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西格列汀后可良好控制血糖,且患者耐受性较好;2、在两组患者血糖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联合治疗组胰岛素抵抗减轻、GIR下降,说明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可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3、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及联用西格列汀后均能够降低炎症因子SAA水平、升高IL-10含量,但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组作用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