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洋政府时期湖北的农政与农业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163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以往学术界零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北洋政府时期湖北的农政与农业为研究对象,力求尽量广泛地利用历史文献等第一手资料,探析这一时期湖北各项农业政策的颁布,从而揭示这些政策对当时湖北农业发展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及其局限性。北洋政府时期是个特殊的年代,军阀动荡,战争连绵,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湖北地方政府为发展农业作了一些努力,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清末比较起来,颇有承续与创新的脉络可寻。大体说来,其一是在北洋时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传统社会内所不具备的新兴东西,如水利机构的统一、开始培养水利技术专门人才、农业教育机关等;其二是在湖北历史上早已具有的农务事项,在此期间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效果,如植树造林、种桑养蚕、兴修水利等虽都是接续前一时期的事业,但本时期续有发展,且政府的角色比前一期更为重要,例如河堤堤防的建设等都是由政府主导。本文除绪论外,共有七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从农业行政机关、农业试验场、农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北洋政府时期解决湖北农业问题、改良农民生产技术的重要机构的设置,从这些机构演变的角度,分析了其活动内容的变化以及对农业发展的作用。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棉花、茶叶、蚕桑等少数经济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改良的分析,认为这些政策的颁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湖北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大都是清末的延续,并没有获得全面而深入的推广。第五和第六部分分别对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水利和森林作了简要叙述,作者认为森林的重要性,在清末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北洋时期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才被列入政府的计划之内。而防洪则始终停留在传统的堤防围堵阶段,农田水利并未受到重视。最后指出,上述农业改良措施,并非全无影响。可以确知的是,它改变了农作的形态,譬如许多粮食作物的田地改为棉田、桑田,许多濯濯荒山、秃秃路旁,有了树木。此种改变,无疑的也带来了农业收入的增加。但这些并没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湖北农业整体的落后面貌。湖北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资金的缺乏、技术的落后、一些官员的贪污腐败等。因为农业的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技术、生产工具、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并注意引进技术、生产工具的适应性和配套性。但北洋政府时期湖北农业的发展并没能解决这些问题,致使政府虽然决定了制度创新的路径,但却没能决定制度效率发挥的程度。
其他文献
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了2011-2015年间各城市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并与传统DEA分析结果作比较。结果显示,调整后综合效
雾峰林家是清代、特别是清代后期台湾的重要家族之一,有“台湾第二家”之称。雾峰林家的发展轨迹与台湾社会从武到文、从移垦到定居的转型几乎是同步的。1746至1854年,雾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