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柠条是干旱地区自然分布的典型荒漠植物,也是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在干旱地区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地处典型干旱地区的石羊河中游天然和人工柠条种群为研究对象,调查柠条种群分布、密度、盖度及其个体大小等,分析不同区域柠条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数量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石羊河中游不同区域天然与人工柠条种群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类型,但是聚集度存在一定差异;红敖包和阿拉古山天然柠条种群密度相差甚微,略小于扎子沟人工柠条林;扎子沟人工柠条林盖度约是红敖包和阿拉古山山天然种群的2-3倍;两个天然柠条林的平均地径与扎子沟人工林相差甚微。三者通过方差分析法分析差异都不是很明显;不同柠条种群分枝数和新梢长度差异显著,红敖包柠条林的新梢长度明显大于阿拉古山和扎子沟柠条林,而分枝数相反;种群结构大小的调查显示,两个天然林都处于增长阶段,而扎子沟人工林暂无法确定。2:水分决定着植被的生长情况,土壤水分是植物吸收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对3个地区的土壤水进行分析比较可知,扎子沟人工柠条林的土壤含水量高于阿拉古山天然柠条林,红敖包的土壤含水量最少,差异较为显著。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更为明显,扎子沟人工柠条林是阿拉古山天然柠条林的2倍,好敖包天然柠条林的土壤表层含水量仅为扎子沟人工柠条林的1/4.随深度变化波动也不同,扎子沟人工柠条林和阿拉古山天然柠条林的随深度增加变化较小,甚至水分含量有少的增加,而红敖包天然柠条林则随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3:对3个柠条林生长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分别分层采集0-100cm的土壤,测定分析土壤pH、电导率、速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结果表明:3个地区0-100cm土壤化学性质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K、速效P、PH值以及电导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扎子沟人工柠条林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P都明显大于红敖包和阿拉古山两个天然柠条林,红敖包的含量最小。而速效K的含量恰恰相反,红敖包天然柠条林最大,扎子沟人工林最小,说明红敖包可以提供充足的钾元素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土壤的PH和电导率3个地区差异不是很大。表层0-5cm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扎子沟人工林和其余两个天然柠条林的土壤表层全氮、速效P、PH和电导率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不是很显著。表层土壤有机质3者的差异较为显著,扎子沟人工林明显大于两个天然林,比红敖包和阿拉古山高了238.5%和155%。而速效K的含量相反,红敖包天然柠条林的速效K含量是扎子沟人工林的2倍,阿拉古山天然柠条林小于红敖包,但是是扎子沟人工柠条林的1.37倍。总体上扎子沟人工柠条林的土壤化学性质优于两个天然柠条林,阿拉古山天然柠条林次之。但个别化学元素如速效钾红敖包的含量优于其他两个地区,给柠条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