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的有用性研究是实证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学界的关注。将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联系起来,并试图解释会计指标在股票定价之中的作用,无疑是对金融市场股票定价理论的重大发展。
国外学界引领着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进程,并逐渐形成了信息观与计价模型观两大基本理论。信息观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之上,认为会计信息尤其是盈余信息能够影响投资者的预期,进而影响股票价格,在信息观下的研究集中在会计盈余信息与股票投资报酬率之间的关系之上。而计价模型观则力图解释会计指标在股票内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从而揭开股票价格形成过程这一黑匣子,在计价模型观下,可以通过比较由回归模型得到的股票内在价值与股票实际价格的高低,判断股票价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供投资者决策时借鉴与参考,在这种研究模式下,并没有暗含对市场有效的假设,有鉴于当前股票市场现状难以充分地支持有效市场假说,该理论模式被普遍采纳。
受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国内对相关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关于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联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在信息观与计价模型观下的研究均有所涉及,但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基本遵循了国外的研究范式。
本文是计价模型观下的实证研究,以经典的Feltham-Ohlson股票估价模型为理论基础。本文首先按照会计指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层次将各类指标进行了细分,认为对股票定价有直接的、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指标包括盈余指标以及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而其它指标则是通过影响以上两类指标来间接影响股票的内在价值,将不同层次指标简单放在一起研究其与股票价格的联系是缺乏合理性的,在这种逻辑下,本文将发展能力指标引入Feltham-Ohlson模型,与盈余指标共同决定股票的定价过程。之后本文运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我国的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
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本文对主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分开研究。中小板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到特殊时期的产物,在该板块上市的公司主要为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与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中小板开板时间相对较短,对该板块的相关研究还不多,对中小板与主板的比较实证研究基本未涉及到,所以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在对两个板块各年份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相对于原模型有所增强,采用“逐步回归法”最终得到的回归方程中均有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所以将发展能力指标引入原模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证意义。对于不同的板块而言,市场对会计指标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对于主板市场,投资者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指标;而对于中小板市场,投资者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本文还发现,投资者对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指标传递出的信息认识不够充分,进行了有偏差的估计,股票市场上过于关注某类指标而忽视其它指标的“功能锁定”现象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