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调农牧业经济增长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牧交错带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过垦、过牧、过樵现象是沙漠化加剧的主要诱因。农业技术进步作为表征农业生产方式先进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厘清其对沙漠化的影响和作用方式,对深入探讨沙漠化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采用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与沙漠化是否存在对应的因果关系,并量化农业技术进步对沙漠化的综合影响及影响途径。主要分析框架包括:对案例地农业技术进步水平进行测度;对沙漠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进行评估;构建定量分析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与沙漠化的关系进行检验。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1987年至2009年期间,奈曼旗农业技术进步与沙漠化面积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相反。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奈曼旗种植业技术进步与畜牧业技术进步整体呈上升趋势,农牧业生产水平得到提升;耕地—沙地面积净增量和草地沙地面积净增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沙漠化得到减缓。在空间分布上,奈曼旗各乡镇种植业技术进步水平空间分布大致从北部向南部递减,耕地—沙地面积净增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北到南依次递增;畜牧业技术进步以中部地区最高,并向南北两端降低,草地沙地面积净增量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北两端的乡镇高于中部乡镇。(2)无论是全旗还是各乡镇,在长期时间内,农业技术进步是减缓沙漠化的原因,但是沙漠化的逆转不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原因,即两变量只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在短期内,农业技术进步与沙漠化之间没有因果关系。(3)沙漠化面积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弹性系数,反映了农业技术进步对沙漠化面积减少的贡献度。中北部乡镇种植业技术进步对耕地—沙地面积净增量减少的贡献度较高,南部乡镇较小,义隆永和青龙山的贡献度低至0.040和0.014。就畜牧业而言,中部乡镇农业技术进步对沙漠化面积减少的贡献最高,南北区域的贡献度较低。(4)农业技术进步对沙漠化的弹性系数,代表了沙漠化减缓或逆转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依赖程度。中部乡镇的沙漠化减缓或逆转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依赖程度最高,南北乡镇较低。中部大沁塔拉镇、韦莲苏和奈林的种植业技术进步对耕地—沙地的净增量的弹性系数分别是1.086、1.412和1.225,但是位于南部的义隆永和青龙山的弹性系数却低至0.040和0.014。中部乡镇韦莲苏、奈林、白音塔拉和固日班花的畜牧业技术进步对草地—沙地净增量的弹性系数分别是全旗平均水平的2.52、2.19、1.72和1.7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