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一种治疗胰胆管疾病的微创诊疗手段,在X线的辅助下利用十二指肠镜完成对疾病的诊疗,其主要适应症包括胆总管结石、胰胆系肿瘤、不明原因的黄疸等。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的广泛应用,ERCP现很少用于疾病诊断,而逐渐成为胰胆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与外科手术相比,ERCP术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高,因此更容易被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虽然ERCP具有众多优点,但其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其并发症通常包括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胆管炎等,严重者可导致灾难性后果甚至死亡。高龄患者大多具有体质差、对手术等创伤耐受力低的特点,且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此更容易导致不良后果。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行治疗性ERCP的高龄患者将越来越多。国内外对于高龄患者行治疗性ERCP术后并发症的报道较少,且年龄分层大多设定在60岁、70岁或80岁,目前国内对85岁及以上行治疗性ERCP患者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85岁及以上患者治疗性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7年9月消化科收治的年龄在85岁及以上患者行治疗性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年龄≥85岁的行治疗性ERCP患者132例,其中男57例,女75例,年龄85-103岁。根据其有无并发症分为两组,收集两组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病例资料的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指征、合并疾病、是否应用抗血栓药物、是否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既往有无ERCP史;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法和插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运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于多因素分析,先对可能与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P<0.05的变量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而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P值<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85岁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共有2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频次最多的为出血,共发生7例,其他并发症按发生频率依次为胆管炎4例,胰腺炎3例,心衰、穿孔、肺炎、低氧血症、房颤各2例,肠梗阻为1例,还有1例患者同时发生了心衰和肺炎两项并发症。2.对≥85岁患者可能引起并发症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P=0.001),胆管癌(P=0.017),应用抗血栓药物(P=0.007),插管时间(P=0.001)有统计学意义;再把这些因素代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增加(OR=1.278,P=0.002,95%CI:1.092~1.496)和插管时间延长(OR=1.104,P=0.006,95%CI:1.026~1.184)为≥85岁高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3.继续对发生频率最高的并发症即消化道出血事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P=0.008)和应用抗血栓药物(P=0.038)有统计学意义,再把这些因素代入Logistic多因素归分析,显示只有应用抗血栓药物(OR=6.242,P=0.022,95%CI:1.304~29.889)为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增加和插管时间延长为85岁及以上高龄患者行治疗性ERCP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抗血栓药物为85岁及以上高龄患者行治疗性ERC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