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蚕桑文化源远流长,本文中的“蚕神”是指:本形为蚕或其职司与蚕相关的神灵。根据各位蚕神的具体特点,将其分为四类:一是蚕精;二是人格化的蚕;三是养蚕之神;四是职司与蚕桑相关的神。将目光聚焦至蜀地蚕神,即为诞生于蜀地,或是流行于蜀地的蚕神。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角度力求对蚕神进行深度挖掘。从古籍文献出发,在绪论部分简单说明蜀地与蚕神的概念。在对蜀地研究现状的梳理过程中发现应对蜀地蚕神蚕丛的蜀地祖神地位予以重视,对嫘祖故里争议地点应进行考证,对蜀地与中原的交流和对蚕神神话折射出的性别文化色彩应给予关注。由此笔者分四章对蜀地蚕神展开研究。第一章通过考证“蜀”字实为蚕之代称,确定了蜀地与蚕的关系。并且从功能主义角度分析蚕神产生的基础,包括农畜业和食药功能基础,兼以讨论蜀地蚕业的发展。对蜀地蚕神概念进一步明确,发掘了蜀地蚕神所具有的六大特点,即蜀地蚕神祭祀场所多样、祭祀活动相对简单、具有相当的包容性、流传地域范围极广、地位极高。第二章以蚕丛作为突破口,阐释蜀地蚕神信仰的独特性。本章发现了自唐宋以来,蚕神神格的发展更加侧重于蚕神,出现了文化祖先性质的弱化。并且,本章进一步比较了蜀地蚕神官方信仰与民间信仰的异同。两者在祭祀时间、地点、目的上有着共同之处。但相较于官方蚕神信仰,蜀地民间蚕神信仰中蚕神数量众多,并且参与祭蚕的群体不区分性别,祭祀活动不合礼教、粗野活泼,甚至带有原始生殖崇拜意味。第三章以嫘祖作为代表,从蜀地蚕神的角度分析蜀地与中原的多方面交流。蜀地蚕神走进中原拉动了中原丝织与刺绣技术发展,也将蜀地独特的审美文化借由蜀锦蜀绣传播到各地,使文化交流融合,也为后世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依据。蜀地蚕业从文化、经济的角度维护了封建统治稳固,这是蜀地蚕神嫘祖能够长居官方蚕神之位的重要原因。第四章,通过对蚕马神话的分析,结合蜀地风俗文化来讨论蜀地蚕神所具有的性别文化色彩。通过蚕女马头娘来发掘社会文化对女性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本文在对于“桑”意象和“蚕”意象的讨论中发现,女性成为蜀地蚕神源于其阴性的特质,故蜀地蚕神群体几乎女性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