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发展重心的转移,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由原来的竞技体育为主的“金牌”导向朝着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并重的方向发展。社会体育的不断发展,必不可少的需要大量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在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我国高校开设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承担着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湖北省是我国高等教育大省,目前已有17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排全国第三,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理应起到重要作用。在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名单中,全国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榜上有名,湖北省该专业就业率也并不理想。该专业就业率低,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课程设置则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版)及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重要依据,以湖北省六所高校开设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析各院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发现当前湖北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提出建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湖北六所高校在课程设置的结构上大体都能做到符合教育部相关要求。但由于六所高校在培养目标以及学校课程资源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在课程设置类别上也有一定差异。(2)在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方面,湖北六所高校存在一定的重理论轻技术的倾向,应根据本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特定的技能,对学科基础课课程进行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3)在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方面,理论课与技术课未能相互渗透互相支撑,只是粗略地结合各所高校地理位置、地区文化以及学校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差异性制定了该本专业特色课程,难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符合社会市场需求。(4)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大多数高校的专业选修课程存在开设时间短,学生可供选择范围窄,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更注意课程的实用性。(5)在通识课程的设置方面,通识选修课的比重较低,未能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6)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课程安排滞后,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未能达到更好的课程效果。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六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相关分析后,提出课程设置模块化;开设符合专业特色的专业课与反映社会体育发展前沿的通识课;多阶段、多层次开设相关实践课以及课程评价与国家认证体系相结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