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类不断对栽培小麦的定向选择,使小麦大量优异基因丢失,不能适应稳产、优质及抗病的需要。因此,提高小麦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一直是育种工作者的目标。国内小麦种植主要以普通小麦为主,而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通过基因重组或累加,产生了综合双亲甚至超亲性状,不仅丰富了小麦育种资源,而且也培育了大批优良品种,对于保证粮食安全贡献重大。本研究对2个普通小麦品种宁春4号和云麦52号的农艺、品质性状及白粉病抗性进
【基金项目】
: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课题”(2018NYYZ0202);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夏小麦提质增效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2021AAC0306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不断对栽培小麦的定向选择,使小麦大量优异基因丢失,不能适应稳产、优质及抗病的需要。因此,提高小麦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一直是育种工作者的目标。国内小麦种植主要以普通小麦为主,而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通过基因重组或累加,产生了综合双亲甚至超亲性状,不仅丰富了小麦育种资源,而且也培育了大批优良品种,对于保证粮食安全贡献重大。本研究对2个普通小麦品种宁春4号和云麦52号的农艺、品质性状及白粉病抗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各自优缺点,以二者为亲本配制了杂交组合,并对杂交F2代群体进行农艺品质性状和白粉病抗性及重要QTL进行分析。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宁春4号与云麦52号在穗下茎长、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沉降值等性状上无明显差异。宁春4号的穗长(11.82 cm)、容重(807.87g·L-1)和出粉率(66.88%)优于云麦52号(分别为9.08 cm、801.40 g·L-1、63.79%)。云麦52号千粒重(48.90 g)、粗蛋白含量(16.13%)、湿面筋含量(34.47%)、吸水率(58.76%)高于宁春4号(分别为43.90 g、15.24%、32.43%、57.26%),株高较矮,为74.94 cm。同时,云麦52号表现出更强的白粉病抗性,达到免疫。2.14个农艺品质性状在476个F2代群体中均出现明显分离,呈连续正态分布,属于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其中,株高(92.73 cm)、小穗数(20.76个)、吸水率(59.69%)和沉降值(41.19 mL)的群体平均值均超过高亲亲本,超高亲比例分别为86.13%、24.79%、57.14%、76.47%;穗下茎长(34.13 cm)、穗长(10.16 cm)、结实小穗数(18.31个)、穗粒数(43.02粒)、穗粒重(2.00 g)和百粒重(4.50 g)的群体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超中亲比例分别为59.87、45.80%、49.37%、50.42%、43.28%和 37.61%,超高亲比例分别为 56.30%、6.30%、43.91%、23.32%、20.80%和15.97%;粗蛋白含量(13.76%)、湿面筋含量(28.58%)、出粉率(60.93%)和容重(17.05 g·L-1)的群体平均值均低于低亲亲本,超中亲比例分别为14.71%、12.18%、40.76%、0,超高亲比例分别为9.66%、8.61%、7.56%、0。可见,F2代群体农艺籽粒品质性状出现许多超亲类型。农艺、品质性状间分别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它们对综合农艺、品质性状贡献不一。F2代群体中32.33%单株表现为稳定抗白粉病,67.67%单株表现为抗性不稳定或不同程度感白粉病。3.从957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44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15.05%,其中,63对SSR引物能在F2代群体中稳定扩增。由22个SSR标记构成的区间共检测到14个QTL,分布在2A、3A、1B、3B、4B、5B、6B、7B等8条染色体上,LOD值最大为6.77,表型贡献解释率为5.01%~25.89%,加性效应为-2.01~3.73。其中,检测到2个粒重QTL、4个粗蛋白含量QTL、6个湿面筋含量QTL、2个抗白粉病QTL。分别在位于3A、4B染色体上的标记Xbarc57-Xbarc105、XbarcM174-Xcfa2149区间同时检测到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QTL,说明这两个标记区间存在QTL富集区。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在社会治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保障城市的公共安全,基于视频的安防监控等级要求越来越高,对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以及智能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寻求一种高效准确的新技术实现行人追踪与行人检索尤为重要,因此行人再识别应用而生。它旨在解决跨摄像头视角中的行人匹配问题,即给定一幅监控行人图
在新一代6G通讯中,通信频段已经搬移到了太赫兹频段,相比于微波通信,太赫兹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波束窄、方向性好等优点。另外,为了追求新一代通信设备的小型化,要求天线组件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通信功能,需要多频段化、多极化和多功能化设计。因此,可重构天线在通信系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利用石墨烯在太赫兹波段的优异电可控特性对可重构天线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对石墨烯的电导率模型、介电
目前,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灌溉频繁、灌溉量大的现象却依旧存在。究其原因,缺少与节水灌溉模式相对应的智能决策方法与预报装置是导致盲目灌溉存在的主要原因,为解决灌溉量大、灌溉频繁这一问题,构建可实现灌溉精准预报的决策算法,根据温室内实时变化的气象信息模拟作物生长环境中水面蒸发量变化,进而实现对作物需水信息预测与计算,为温室内作物的灌溉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与数据支撑,解
为研究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饲草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对地力影响,以燕麦:“喜韵”,高粱:“绿巨人”,青贮玉米:“利合16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A)为不同种类的饲草,高粱(A1)、玉米(A2)、燕麦(A3),副区(N)为不同氮素施用量(N1:0kg·hm-2,N2:180 kg·hm-2,N3:225 kg·hm-2,N4:270 kg·hm-2),通过饲草生长期间植株生长状况、土壤理化性状、
研究肥料增效技术对降低甘蔗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与改性天然纳米黏土复配,研发了新型肥料增效助剂技术。本文对肥料增效助剂的表观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设计双因素小区试验,分析其对甘蔗产量及品质性状、蔗田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土微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小区试验以100%复合肥为对照(CK),设置7个处理:100%复合肥+10%增效剂(T1);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尤其是灌浆期高温引起小麦早衰,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此本试验模拟春小麦花后高温胁迫,同时在花后不同时期喷氮,研究对春小麦生理机理的影响。研究于2020-2021年展开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喷氮时期分别是花后5天、10天、15天、20天4个叶面喷氮时期(叶面喷氮用2%的尿素),以不喷施氮肥为对照,副区为温度设25℃±2℃(CK)和35℃±
为了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宁南山区农田土壤环境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青薯9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处理(CK为单施化肥,T1为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T2为化肥减量40%配施有机肥,T3为化肥减量60%配施有机肥,T4为单施有机肥),分别研究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后土壤的养分、酶活性,马铃薯植株生理和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初步揭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农田土壤环境和马铃薯生
小麦深刻影响着世界和我国的粮食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质元素含量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分析不同来源小麦矿质元素含量,并结合有益元素含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优异材料,对宁夏栽培小麦矿质元素含量育种改良意义重大。本研究对103份普通小麦及亲缘种籽粒铁、锌、硒、砷和镉5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综合分析,并开展有益元素铁和锌含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籽粒
覆膜与间作是重要的农田管理方式,既可以提高土壤性状,又能挖掘土壤潜力,同时对土壤真菌组成及多样性有重要作用。本试验采取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两因素分别为覆膜(不覆膜、覆白膜、覆黑膜)、种植模式(马铃薯单作、黑豆单作、马铃薯黑豆间作),即单作马铃薯不覆膜(P)、单作黑豆不覆膜(B)、马铃薯黑豆间作不覆膜(PB)、单作马铃薯覆白膜(WMP)、马铃薯黑豆间作覆白膜(WMPB)单作黑豆覆白膜(WMB)、单作
宁夏地区水稻种植有插秧和直播两种方式,与插秧稻比较,直播稻存在出苗率低、难以获得全苗匀苗、杂草稻危害严重、根系分布浅、群体抗逆性差等弊端,同时受低温冷害和土壤盐渍化影响,导致播期延迟,生育期缩短,严重影响了产量。覆土直播是旱直播的一种方式,初步研究表明具有节水、提高出苗保苗率、增产等优势,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明确覆土直播方式下播深和播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主栽水稻品种富源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