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通过“租借法案”与中国正式形成租借关系。根据《中美租借协定》,美方向中方输送援华物资和投入军队等,而中方接受援助的同时还需以回惠租借(Reverse Lend-Lease)形式向来华作战的美军部队提供物资与劳务,所以中美租借关系是双向的援助关系。抗战期间,美军在华军事投入为抵御日本侵略,增强中国士兵士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美军的租借援助还是具有局限性,无法满足中国战时内需也无法有力支持中国正面抗战。以往学界对于战时中美关系的研究多从政治和军事角度考虑,认为美方战时援助为中国抗战取得胜利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较少关注回惠租借关系的负面影响,尤其美军援助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极为薄弱。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的通货膨胀问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物价上涨较为平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通货膨胀迅速加快,这与回惠租借不无关系。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前人关于租借援助的史料,前往各地档案馆搜集一手档案资料,翻阅民国报刊和国民党政府统计资料,理清了战时中方为美军在华开支的垫款数额和美方清偿问题。中方为在华美军开支进行多次垫付,双方就美军开支垫款的偿还问题进行多次交涉,最终抗战期间中方共替美方垫款2460亿元,美方共偿还垫款折合法币共计327亿元,不足中方垫款的14%。驻华美军的巨额垫款未及时得到清偿,国民政府无奈只能扩大货币发行量以获取铸币税从而弥补财政赤字,最终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本文量化了回惠租借关系对战时中国通货膨胀的作用。在对一系列文献史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回顾了回惠租借对中国战时经济产生的影响。基于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构建家庭、厂商和政府三部门行为方程组及市场均衡条件,分析了战时财政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国统区7个省份和地区战时的主要城市物价指数、在华美军垫款额、国统区七个省份和地区历年财政预算和其他变量,构建战时省际面板数据并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检验国民政府战时财政货币政策和美军在华开支对战时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发现,美军在华开支每增加10%,导致当期物价指数升高7.8%,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增加10%,会提高当期物价水平约1%。驻华美军军事基地的修筑和美军的军事行动也会导致所在省份物价水平明显上涨。本文认为,国民政府执行的饮鸩止渴式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通货膨胀的原因,而回惠租借中垫付驻华美军巨额的开支和美军军事基地的修建,则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以往研究将战时和战后中国经济的崩溃归因于国民政府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失败以及连年巨大财政赤字,尤其庞大的军事开支所致。本文量化了战时财政政策和美军垫款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作用,认为中国对美军巨额的回惠租借加剧了国统区通货失控的局面,这一结论为战时中国恶性通货膨胀问题解释做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