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目前该地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研究该地区产业结构现状,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机制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基础理论,由浅入深,依次介绍产业结构分类理论、配置理论、演进理论和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得出结论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区域内各成员应根据本地区的比较优势,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不断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提高。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借助于大量数据分析,展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和产业发育的政策背景,针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深入分析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指出缺乏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工合作、区域内部发展不协调、政府的过度管制以及其造成的生态障碍等是目前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后,主要说的是政府部门如何在宏观调控及微观市场两个层面发挥作用:如何制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如何促进这种政策的长期性、持续性进行。为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快机构改革,建立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管理经济的运行机制,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培育区域产业发展新环境,建立新型的生态合作机制,创造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模式,改进规划,构建一体化发展的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