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一种双相致病真菌,由其所致的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见于免疫缺陷患者,现已成为该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一种重要的继发性感染。马尔尼菲青霉侵犯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过去的确诊常依赖于真菌培养,但常使时间延误。病理诊断有时易和其它巨噬细胞内病原体混淆。近2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等所导致的免疫缺陷宿主不断增多,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而且发病区域有扩大趋势。仅广州已发现马尔尼菲青霉病例近百余例,其中约50%以上与AIDS相关,已成为继广西省之后我国第二大马尔尼菲青霉病的重要流行区域。由于该病发病隐匿,病死率高达80%以上,并与AIDS高度相关,危害极大,所以已引起国内外真菌专家的重视。
研究目的:探讨单一(Single-PCR)和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PCR)法特异性检测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组织石蜡包埋标本的可行性并对比其敏感度。比较病理学检查与PCR法临床诊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从14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及10例携带马尔尼菲青霉的野生竹鼠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提取DNA,以基于马尔尼菲青霉的18S rRNA序列而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单一和巢式多聚酶链反应,9例其它深部真菌病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为阴性对照,其中包括3例孢子丝菌病、3例着色芽生菌病、1例组织胞浆菌病、1例曲霉病、1例隐球菌病及1例手术室取材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
结果:
1.24例临床确诊深部真菌病患者及10例竹鼠的组织样本外巢PCR扩增,可扩增出约为600bp条带,正常皮肤组织未见条带。14例经临床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及10例野生竹鼠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通过单一和巢式PCR均扩增出约为400bp条带,而其它深部真菌病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均为阴性。
2.单一 PCR和巢式PCR的最低灵敏度检测分别是14 pg/μl和14 fg/μl。巢式PCR的敏感度较单一 PCR高1000倍。
3.过碘酸(periodic acid-Schiff,PAS)病理染色法与PCR法诊断临床马尔尼菲青霉病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143,P=0.000。
结论:
1.单一和巢氏PCR方法可以有效、准确地鉴定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的马尔尼菲青霉。与传统病理PAS染色法相比较,有更高的阳性率,适用于临床大量标本的检测
2.对于鉴定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马尔尼菲青霉,巢氏PCR较单一PCR有更高的敏感度。
3.从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直接检测马尔尼菲青霉DNA并采用单一和巢氏PCR方法,为有效、快速、准确地鉴定马尔尼菲青霉的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