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深圳社区人群中tet(X)新型变异体耐药基因的携带率;研究深圳社区人群携带tet(X)新型变异体耐药基因的相关危险因素;阐明人群携带tet(X)新型变异体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探讨tet(X)新型变异体的分子传播机制,为进一步明确传播途径及进行公共卫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在2018年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招募合格的社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深圳社区人群中tet(X)新型变异体耐药基因的携带率;研究深圳社区人群携带tet(X)新型变异体耐药基因的相关危险因素;阐明人群携带tet(X)新型变异体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探讨tet(X)新型变异体的分子传播机制,为进一步明确传播途径及进行公共卫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在2018年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招募合格的社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鉴定其是否携带ISCR2可移动元件、tet(X)及其新型变异体,计算携带率;2.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结构化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医疗药物接触、生活方式因素和膳食情况等,将携带tet(X4)耐药基因的35人作为病例组,筛选非携带tet(X4)耐药基因人群140人作为对照组,分析获得tet(X4)耐药基因的危险因素;3.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6株tet(X4)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序列,采用质粒比对、基因注释及进化树分析探讨人群携带的tet(X4)耐药基因的遗传环境;4.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tet(X4)耐药基因与ISCR2移动元件间的相关性,通过秩和检验比较ISCR2移动元件与tet(X4)耐药基因间的丰度差异;5.对tet(X4)阳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明确其耐药表型。结果1.本次共招募志愿者719人,纳入538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显示2018至2019年,深圳市社区人群中tet(X/X2)携带率为47.2%,tet(X1)为15.1%,tet(X4)为6.5%。2019年的tet(X4)的检出率高于2018年(8.2%vs 4.9%)。此外,tet(X4)耐药菌的分离率为1.1%;2.一周内接触塑料(水杯、塑料袋及餐具)(OR=2.962,95%CI:1.185~7.403)、牛奶日摄入量>65.75 g(OR=2.827,95%CI:1.163~6.867)及蔬菜日摄入量200~300 g(OR=3.639,95%CI:1.364~9.709)与增加人们携带tet(X4)耐药基因的风险相关;鸡蛋日摄入量>50g(OR=0.406,95%CI:0.173~0.951)及面粉日摄入量>100 g(OR=0.167,95%CI:0.043~0.643)与减少人们携带tet(X4)耐药基因的风险相关;3.经过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1)获得52 kb大小的Inc X1质粒(p663Rt_52k_tet X)及247 kb大小的Inc FIA(HI1)/Inc HI1A/Inc HI1B(R27)复杂型质粒(p886Rt_247k_tet X),两个质粒上都包含有tet(X4)、tet(A)及tet(R)三种四环素耐药基因,还含有大量IS可移动元件与Tn家族转座酶;(2)从6株阳性菌株中分离到2种环状中间体(4608 bp及14 kb),通过注释及分析,发现所有tet(X4)基因所在的序列上都含有abh-tet(X4)-ISCR2这一结构;(3)tet(X4)耐药基因的相对丰度与ISCR2移动元件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0.431,P=0.014),且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34例tet(X4)阳性病例中,ISCR2移动元件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tet(X4)耐药基因的相对丰度(Mann-Whitney U=64,P<0.001);(4)编号为713及663的志愿者所分离出的环状中间体及质粒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问卷信息回溯显示二人为夫妻关系;(5)进化树分析表明tet(X4)基因阳性的菌株中都含有tet(A)和flo R基因,且部分人源质粒与猪源质粒亲缘关系较近;(6)药敏试验表明6株tet(X4)阳性的大肠杆菌对所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部分携带tet(X4)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性。结论1.tet(X)及其变异体在人群中的富集程度较高;2.一周内使用塑料制品(水杯、塑料袋及餐具)、牛奶日摄入量>65.75 g及蔬菜日摄入量200~300 g与增加人们携带tet(X4)耐药基因的风险相关;鸡蛋日摄入量>50 g及面粉日摄入量>100 g与减少人们携带tet(X4)耐药基因的风险相关;3.人源分离的tet(X4)阳性大肠杆菌具有与动物源报道的类似的遗传环境,且存在tet(X4)耐药基因的质粒重组现象;ISCR2可移动元件在tet(X4)基因的转移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4.本研究第一次报道了家庭聚集性的tet(X4)基因的检出,表明共同的生活饮食习惯或者粪-口途径会导致人们获得tet(X4)阳性耐药菌;5.部分人源tet(X4)阳性的大肠杆菌与猪源亲缘关系较近;药敏试验表明6株tet(X4)阳性的大肠杆菌对所有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植入电子起搏器是临床上SSS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存在诸多局限性。本实验应用hiPSC作为新的种子细胞,通过添加外源性小分子物质调控窦房结发育生物学信号通路的阶段性级联反应,促进hiPSC向窦房结样起搏细胞诱导分化,为构建心脏生物起搏器提供新的借鉴和新思路,也为将来采用患者自体体细胞构建的hiPSC诱导分化为SANLPCs奠定理论基础和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构建CACNA1D基因外显子c.920A>G突变SD大鼠模型,观察该模型大鼠血压和血浆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关联分析。方法: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CACNA1D基因c.920A>G突变SD大鼠模型。在8周鼠龄、9周鼠龄、10周鼠龄、17周鼠龄、21周鼠龄、26周鼠龄、28周鼠龄、32周鼠龄,测量大鼠的血压、心率及体重。32周时采血,分离
背景与目的:经皮左心耳封堵(percutaneous closure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PCLAA)作为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方法,有效性已经得到肯定,随着封堵器的改良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其安全性也逐渐提高。由于左心耳具有主动收缩、调节左心容量-压力负荷等正常生理功能,封堵左心耳在有效地预防心房颤动的血栓事件发生的同时,是否会因丢失其部分生理功能而对左心结构与
目的:前期临床实验提示L-型钙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s,LTCCs)与高血压和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有关,为此本研究旨在观察LTCCs蛋白各亚基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其通道激动剂及其主要功能亚基Cav1.3 LTCCsα1亚基的编码基因CACNA1D过表达后对HUVECs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1.通过q RT-PCR、核酸电泳实验和免疫荧光染
目的研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人群来源于2017年12月到2020年10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完善BMD检查的7926例患者,筛选出286例同时完善BMD检查及CAC评估的患者,根据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53例为入组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收集所有入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如年
背景:主动脉夹层(aoritc dissection AD)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起病急且病程进展快。许多患者在得到明确诊断前或手术治疗前往往因夹层破裂死亡而失去治疗机会。高血压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高血压所带来的机械牵张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表型发生转化,由生理状态下的收缩型向分泌型转化,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
目的:探索NPY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吸烟促进冠心病进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纳入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28例,其中男性冠心病患者87例,女性冠心病患者41例,同时纳入未见明显脏器损伤的健康体检人员6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冠心病组进行两种亚组分析,其中一种根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中冠脉有内膜增厚、血栓形成、侧支生成等复杂病变情况设为冠脉复杂病变组,
目的:1.调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2020年临床分离的159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mcr-1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而研究mcr-1阳性菌株的流行特征及耐药谱,为临床预防和控制质粒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传播与流行提供参考依据。2.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评价4种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检测肠杆菌科细菌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的性能,为实验室选择可常规开展的药敏试验方法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
【目的】了解成人IHCA(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影响成人IHCA患者ROSC(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出院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ROSC及存活出院的预测模型。【方法】1.连续入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院时间为2019年9月7日至2020年9月6日所有住院及入住急诊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首个被发现的肿瘤相关病毒,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发生发展与EBV感染密切相关,复发和转移是晚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激活EBV裂解复制来靶向EBV阳性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对晚期难治性鼻咽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包括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