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糖尿病抑郁大鼠血糖、情绪昼夜变化的影响:基于MT相关机制的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p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测针刺“后三里”(双)、“三阴交”(双)、“百会”对实验性糖尿病抑郁大鼠血糖值、抑郁程度、血清皮质醇(CORT)浓度及血清褪黑素(MT)浓度的影响;研究针刺对实验性糖尿病抑郁大鼠血糖、情绪昼夜变化特征的影响;从褪黑素入手,探索针刺调整糖尿病抑郁血糖、情绪昼夜变化的机制。  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糖尿病抑郁组、针刺组,每组36只。糖尿病抑郁组和针刺组每组增加6只大鼠备用。用高脂乳剂灌胃4周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mg/kg)造糖尿病模型;在糖尿病模型的基础上,用慢性应激法中的强迫游泳10min和束缚20min造糖尿病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以0.5寸毫针针刺“后三里”(双)、“三阴交”(双)、“百会”,每次20min,每日一次,共7日。检测各组实验大鼠针刺前后6个时间点(2:00、6:00、10:00、14:00、18:00、22:00)的血糖值、抑郁程度、血清CORT浓度及血清MT浓度。  结果:1.(1)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抑郁大鼠血糖较高(P<0.05),旷场实验水平移动次数和竖立次数较少(P<0.05);血清CORT浓度较高(P<0.05),血清MT浓度较低(P<0.05)。(2)针刺后,与糖尿病抑郁组比较,针刺组血糖较低(P<0.05),旷场实验水平移动次数和竖立次数较多(P<0.05),血清CORT浓度较低(P<0.05),血清MT浓度较高(P<0.05)。  2.(1)正常大鼠血糖昼夜变化呈现单峰单谷特征,峰值在18:00-2:00,谷值在10:00;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抑郁大鼠血糖昼夜变化趋势不同,出现持续高血糖现象。正常大鼠情绪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旷场实验水平移动次数和竖立次数都呈现双峰双谷特征,水平移动次数第一高峰在22:00,次高峰在6:00,最低谷值在2:00,次低谷值在18:00,竖立次数第一高峰在10:00,次高峰在22:00,最低谷值在2:00,次低谷值在18:00;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抑郁大鼠水平移动次数和竖立次数昼夜波动程度减弱,变化趋势不同。正常大鼠血清CORT浓度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呈现双峰双谷特征,第一高峰在22:00,次高峰在14:00,最低谷值在6:00,次低谷值在18:00;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抑郁大鼠血清CORT浓度昼夜波动程度增强,22:00-10:00变化趋势不同。正常大鼠血清MT浓度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呈现双峰双谷特征,第一高峰在2:00,次高峰在10:00,最低谷值在6:00,次低谷值在14:00;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抑郁大鼠血清M T浓度昼夜波动程度减弱,10:00-22:00变化趋势不同。(2)针刺后,与糖尿病抑郁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的血糖、情绪、皮质醇以及褪黑素昼夜变化趋势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更接近空白组。  3.(1)血清CORT浓度与血糖、抑郁程度呈正相关(P<0.05)。(2)血清MT浓度与血糖、抑郁程度呈负相关(P<0.05)。(3)正常大鼠血清CORT浓度与血清MT浓度呈负相关(P<0.05)。糖尿病大鼠和糖尿病抑郁大鼠血清CORT浓度与血清MT浓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针刺后,大鼠的血清CORT浓度与血清MT浓度恢复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1.糖尿病抑郁大鼠呈现以血清皮质醇浓度升高、血清褪黑素浓度降低为特征的血糖、情绪昼夜波动紊乱。  2.糖尿病抑郁大鼠出现血清CORT浓度与血清MT浓度昼夜变化趋势改变。  3.针刺“后三里”、“三阴交”、“百会”能有效预防糖尿病抑郁大鼠血糖加重,改善抑郁状态,调节血糖、情绪昼夜变化趋势;  4.针刺恢复MT昼夜波动特征,加强对HPA轴的调节力度,改善CORT昼夜变化趋势,可能是针刺恢复糖尿病抑郁大鼠血糖、情绪昼夜变化特征的内在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将CC型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引入到中药防治慢性荨麻疹研究领域,从CC型趋化因子角度来揭示当归饮子防治荨麻疹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讨中药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入组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进行观察。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试验
目的:检索2015年10月前国内外有关于夹脊穴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英文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偱证医学的方法来评价夹脊穴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夹脊
目的:比较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和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临床最佳用药方案。  方法:本课题共选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