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29-1933年的大危机后,世界经济在半个世纪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但90年代后,全球金融危机层出不穷,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明显增高,大约每两年就发生一次。这些危机往往以国际游资的运作为导火索,以货币危机为爆发点,具有内源性、潜伏性、快速、广泛的连锁性和传染性等特点,对危机爆发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我国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依靠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避免了危机的传染,但我国业已加入WTO,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开是必然的趋势,我国经济将日益深入、广泛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冲击与考验,尤其是在我国银行体系存在大量呆坏帐和整个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背景下,因此,对于金融危机生成及传导机制的研究无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在借鉴理论界对金融危机生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我国金融体系、资本流动、外汇管理体制、房地产泡沫以及投资效率等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存在引发金融危机的隐患,并试图提出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 本文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作全面的概述。对于银行危机,早期的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等主要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阐释银行危机的生成机制;戴蒙德、弗里德曼、斯蒂格利茨和莱因哈特等分别从银行经营机制的内在缺陷、不当的货币政策、信息不对称、金融自由化等角度来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对于货币危机,西方学者分别从一国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固定汇率制的内在缺陷和预期的不稳定性以及金融运行机制等角度来研究危机的生成机理。对于经济泡沫理论,本文从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来论证泡沫的形成、膨胀直至破灭而引发金融危机的机制。对于危机的传导,Gerlach、Miller、IMF分别从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预期渠道对危机的传导机制作了深入研究。 第二部分对我国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隐患进行深入分析。这种隐患首先体现在我国较为脆弱的金融体系上。我国银行部门存在大量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