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学科,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但是关于人际传播的研究源远流长。人是生活在传播世界中的,人的一生都摆脱不了传播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人际关系成为生活世界的主要矛盾,关注人际交往,研究人际传播,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困境,更好的实现与他人和谐相处,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旨在于对20世纪西方人际传播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理清人际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分析人际传播理论研究的主要模式,尤其是重新解读米德符号互动论和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评论他们对人际传播理论建设所做的重要贡献。本文试图整体把握西方人际传播理论的研究脉络,并对自我建构、交往理论等感兴趣的问题做深入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观点。 本文回顾了人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和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人际传播研究的形成、不断成熟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如人际传播定义、人际关系、传播情境等。 本文详细评析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第一节阐述了符号互动论的思想渊源,分析了米德关于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学说。对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做了介绍和评价。第二节是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指出交往行为理论的出发点是重建传统批判理论,重建理性世界。生活世界中的交往理性是语言性的、主体间性的。哈贝马斯借助交往理性设计了人的解放之路。 本文对人际传播媒介进行讨论。我们应当根据人际传播所达到的交往深度来判断某一中介物或机构是否承担了人际传播媒介的职能。在电子媒介空前发达的今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原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正走向融合,人际传播媒介呈现泛化趋势。 通过对西方人际传播理论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只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社会。心灵、自我、社会的生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互动,离不开以符号为媒介的互动。虽然圆满的交流是“交往的乌托邦”,在生活世界中借助交往理性,我们还是可能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