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三废”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为了改变环境现状必须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必要的治理和修复。而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供给和需求间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有效投入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相对滞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市场化不足造成的。投融资机制运行效率低下,导致政府制定的环境投资计划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民间资本进入环境设施领域将是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机制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主要从政府的宏观角度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的运行规律和机制,从经济与管理学角度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机制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从而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使之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实践提供更有意义的借鉴。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概念的内涵、属性及特征,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梳理,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在属性、物理分类以及经济特征上做了详细辨析。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机制的基本理论,投融资模式及其基本要素,并对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行了数理分析。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界定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可经营性评价模型与投资主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机制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的外部政策环境和制度约束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正外部性问题及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阐述了排污收费对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项目投融资的重要影响。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的外部约束机制,将外部约束机制从功能上分为激励与规制两大制度体系,进而构建宏观外部机制及相应的配套制度机制。对政策约束机制、环境保护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及防范非环保行为的治理政策力度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建立有效的投融资经济制度环境,最大化地吸引社会民间资本。 由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自身的特殊性,高效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模式的建立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保障,同时还要求建立良好的微观机制。尤其是必须建立健全排污收费制度和受益人付费制度,因为这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保证;本文阐明政府、企业等作为投融资主体的行为及行为机制,探讨了污染者付费机制与环境治理受益人付费机制、环境污染的治理机制;基于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市场运作环境的分析,将政府投资的范围界定在“市场失效”的范围内,将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下政府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中的职能界定在引导、服务、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主体利益协调的角度研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机制。基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主体的行为关系,对政府利用市场投资主体的成本收益和市场投资者的行为目标及收益进行了深入地剖析;重点阐述了项目投融资主体的利益目标及其利益关系;构建了政府与市场投资者的博弈模型。 通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及扩大再生产等不同阶段融资需求特征的分析,探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初始建设期、运营维护期和扩大再生产发展期等不同运营阶段的具体融资模式;建立了基于灰色GM(1,1)投融资需求规模预测模型,预测我国未来几年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需求规模;并结合基本建设融资发展层次的理论分析,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投融资激励机制模型,研究政府作为规制者如何运用最佳管制政策使项目企业报出真实成本并寻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试图通过有效的激励合同管理解决项目企业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 实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以增加资金供给为着力点,通过市场化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和私人资本,形成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机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动态均衡。构建政府与市场主体共生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主体多元复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