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由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渐进式财政体制改革,创造了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然而在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的激励中,地方政府片面追逐以GDP为核心的当地经济利益的发展,忽略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构建。当前中国正处在由追求单纯经济增长到追求保障社会民生的关键转变阶段,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则是改善社会民生最重要的方面。“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求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人民最关心最实际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地方政府职责,改善民生,同时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程度。此外,会议强调了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重要性,政府将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购买提供的,而是将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和政府提供相结合,让政府和市场各尽其责,实现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供给侧改革中实现“双到位”。 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财政分权与公共服务的界定和相关文献综述进行了整理归纳,基于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机制,试图从外部环境、激励机制和制度设计三个角度分别对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当前江苏省公共服务存在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均和区域供给不均等问题,且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挤占了社会性公共服务的发展。同时结合财政分权理论,认为当前江苏省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均和总量不足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财证分权体制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缺乏激励机制,故各级地方政府对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则具有约束性。最后,在实证部分,本文选取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16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财政分权度和财政自主性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都表明:(1)财政分权对基础性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正向关系,而对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则具有负相关关系;(2)财政自主性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均为正,即地方财政自主性越高,当地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越高。 基于以上的研究,最后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改革官员晋升体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等,这都对促进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这一民生问题具有特别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