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敦岛弧带高贡-格聂(北)花岗岩带中的高贡花岗岩体形成于101Ma,雀儿山岩体形成于100Ma,措莫隆岩体形成于97Ma,绒衣措岩体形成于97Ma。格聂(北)海子山岩体形成于97Ma。它们均形成于燕山晚期,为造山期后运动的产物。空间上坐落于岛弧的弧后区,被柯鹿洞-乡城断裂与矮拉-日雨断裂带所夹持,花岗岩带岩体的侵位深度较浅,多以岩基,岩株,岩瘤产出。主要氧化物的均值与中国酸性岩平均化学成分相比,Si O2含量比中国酸性岩标准值高。岩石有富硅、钾,贫钛、铝、镁、钙、钠的特点,它们均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与A型花岗岩的成分特点相吻合。花岗岩具有铷,钍,铀,铪,钕元素强烈富集,锶、钛强烈亏损为特点。岩浆分异作用程度很高,过程中斜长石已经大量的分离;钡元素亏损是花岗岩带陆内岩浆作用产物的重要证据,说明构造环境远离了岛弧;高场强元素铌、钽相对富集也证实了这一观点;钛的明显亏损说明钛铁矿也已经从岩浆中强烈分离;重稀土元素较高意味着岩浆源区没有石榴子石残留;轻稀土比重稀土富集程度高,轻重稀土总的分馏不明显;由于花岗岩均有强烈的铕亏损,从而使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分配曲线呈标准的“燕”型展布。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在相关图解中落在造山后花岗岩区,或晚构造-后构造花岗岩区,为A2型花岗岩,即造山期后A型花岗岩,这种分布特点指示着一种碰撞造山后的形成环境花岗岩带形成与基性岩浆的结晶分离无关,而是来自地壳浅层岩石的直接改造。绒依措花岗岩源区的泥质岩丰度最高且很均一;高贡、雀儿山、格聂(北)、措莫隆岩体的源区含一定数量基性火山岩。绒衣措形成温度约825℃,高贡岩体接近35%熔融线,温度高于825℃,接近900℃;雀儿山、格聂(北)岩体,措莫隆岩体其熔融程度和温度高于35%熔融线,温度高于900℃。本区花岗岩带总体的分异程度都比较高,其中格聂(北)花岗岩体的分异程度最好。斜长石在源区优先残留。副矿物磷灰石、钛铁矿、锆石在源区亦有残留,岩浆源区不具备使角闪石和石榴子石大量残留的条件。花岗岩体高度结晶分异,氧逸度较低,较高的氯及硫元素含量及强烈的蚀变作用使花岗岩带具有良好的锡钨矿床成矿条件。较封闭的环境,富钾,钙,贫钠,δEu异常值较低的成分特点,使花岗岩周围蚀变的岩石大部分具有富钾贫钠的特征,在本花岗岩带可见大量明显的硅化和钾化现象。这应该是本花岗岩带含矿流体大量运动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