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医学现代化的发展,中医界越来越重视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因为,只有有了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才能将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为世界医学界对中医的认可提供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风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中风病已成为现代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疾病。因此,中风病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分别对中风病的证候分型、诊断、治疗、及预后康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对中风病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还不完善,缺乏对中风病动态发展过程的描述。综上所述,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疗效评价平台,能够从中医、西医两方面对中风病的疗效进行评价,并且该标准要能体现出中风病的动态发展变化。本研究主要从中医最基本的症状学对中风病进行研究,主要是调查中风病急性期出现的主要症状,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为进一步的中风病证候学研究及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打基础。 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中风病急性期临床症状、评价量表、及主要理化检查的调查研究两部分。 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是对中医的现代化研究近况进行了回顾,分别从循证医学等方面进行搜集。另外,对于中医基础的证候及症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也进行了检索。对于证候的定量研究,从计量医学和量表学两方面进行综述。能较系统地反应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近况。最后,又对近十五年来,中风病的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进行查阅,同时对中风病的西医疗效评价标准——各种量表的适用情况进行了回顾,能较全面地反应目前对于中风病疗效评价研究的中西医进展。 文献回顾部分,从主要的古代医案及医书辑录中整理出,著名的中医大家对于中风病的简要观点,并统计分析他们对中风病人的诊疗经过。较粗略地描述古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发展,并对诊疗中出现的中医症状进行初步统计,计算症状的出现率,及相关症状的同时出现率。大体归纳出古代中风病的主要症状,发病情况,及相关症状的出现情况,并将它们与中风病的现代研究情况作对比,进行简要的分析。 临床调研部分,主要在宣武医院进行。对发病在7天之内的中风病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病人),进行连续性观察,采集从入院到发病14天内的症状、评定量表、及主要的理化指标。症状调查表主要通过对多本症状学著作的筛选,导师关于中风病证候学研究中所列举的症状,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对于急性期评定量表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对中风病量表的综述性回顾获得。调查方法是从患者入院当日到发病后第14日,每天均予以症状学调查,并分别在入院当天予测GCS、NIHSS;在发病第3天复测GCS、NIHSS;在发病第7天复测GCS、NIHSS;在发病第14天予测NIHSS、Barthel、MMSE。同时记录在这段时期内,主要的理化检查指标。以上述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调查(纵向研究),相当于调查摘要3了4o例次患者(横向研究人 并分别对纵向及横向研究进行统计。横向研究对40例次患者进行了发病率的计算,急性期内症状的变化情况,和评测量表在发病3天内、3天、7天及14天变化情况的统计。纵向研究主要探讨50例患者2m余项症状在14天内的缓解率,并将症状在急性期内的缓解与出现情况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