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对中西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文学作品与自传两者都善于把个人命运、情感经历与社会历史背景相结合,这使得她的作品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长篇小说《待到黎明时》是韩素音自身经历与她同时代历史背景的很好阐释,也可以说此文本是韩女士的半自传体小说。作为一名有着双重文化背景的作家,韩素音在小说中表露出的细微而复杂的思想意识,既带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融入了强烈的西方现代思想。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出发,以韩素音的长篇小说《待到黎明时》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历史与历史重构因素是如何在文本中体现,以及权力话语是如何影响个人意识形态在文本中的形成。本文主要从新历史主义的宏观视角出发,结合文本细读作为主要研究方法。把作者个人与其当时文化背景相融合作为阐释;把历史足迹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力图从她的具体作品中挖掘作家对特殊年代下中国社会的思考和探究。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韩素音的生平、她所处的时代、《待到黎明时》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国内外对韩素音小说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是关于新历史主义的介绍,主要包括新历史主义的兴起与其主要理论观点,以及韩素音女士对历史一词的阐释。
第三章分析文本的历史性,讨论小说中所反映出的同时代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文艺思想、外交关系以及阶级分化的矛盾与冲突,所有这些因素对作家及其文本的反射及影响。
第四章着重讨论历史的文本性,分析作者及其文本中边缘话语的使用策略,以此提高读者群对主流社会忽略的中国传统女性命运与混血群体的关注力度。
第五章从颠覆与含纳两部分继续探讨《待到黎明时》的权力话语。在颠覆部分,本文主要从典型案例出发来质疑权力话语是如何影响个人意识形态的形成,以及质疑战争的意义,分析文本中冬宝这一小孩的言行是如何受权力话语的影响、操纵。在含纳部分,本文主要从语言的多元性及和谐外交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
第六章为本文结语部分。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韩素音和她的《待到黎明时》进行研究,以发现此文本的重要价值,从而进一步了解历史与文本、作家和小说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与边缘群体关系的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