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组织办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工作偏差行为——网络闲逛(cyberloafing)。本文旨在探讨自我控制的双系统(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对网络闲逛行为的预测作用。 研究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网络闲逛的定义,即个体在规定或计划的工作期间,员工有意的利用电脑或移动设备上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同时从个体的心理动机角度,按照个体的上网意图将网络闲逛行为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网络闲逛行为,并编制了信效度良好的网络闲逛行为量表。 先前有关自我控制和网络闲逛的研究忽视了个体的冲动性对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由于个体的遗传、学习经验等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的冲动反应强度不同,因此本研究从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两方面,更精确地来探讨自我控制对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研究二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261名员工,来考察自我控制双系统的两个维度: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对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通过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冲动系统对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更大。冲动系统对网络闲逛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4,p<0.001),对被动型和主动型网络闲逛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8,p<0.001;β=0.33,p<0.001)。而控制系统对网络闲逛总分、被动型网络闲逛和主动型网络闲逛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 为了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和避免被试的社会赞许性带来的结果偏差,本研究开创性的探究了网络闲逛行为的实验室研究方法,研究三采用准实验设计探讨了自我控制与网络闲逛行为之间的关系。实验共68位大学生完成了自我控制双系统的测量,一周后被试上课时在电脑上观看学习视频并回答问题,研究者记录被试的网络闲逛时长。结果同样表明冲动系统对网络闲逛行为有较高的解释力,而控制系统对网络闲逛行为的解释力甚小。在控制了性别、年龄、视频枯燥程度和视频熟悉程度之后,冲动系统(β=0.32,p<0.05)对网络闲逛时长有正向预测作用,控制系统对网络闲逛时长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综上,本研究初步证明了自我控制的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对网络闲逛有不同的影响,且冲动系统对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