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分析化验、测试等资料,应用石油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借鉴成藏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油气藏特征、油气成藏条件、成藏过程、成藏系统的划分与评价等几个方面,对东营凹陷民丰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分析烃源岩地化特征,建立了民丰地区沙三中、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区分标准。利用常规地化指标对比法及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法进行了油源对比分析,明确了源-藏空间对应关系:盐家地区沙三、沙四段原油来源于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永安镇原油主要来源于沙四上和沙三下烃源岩。论文对全区砂体的分布特征、断裂体系特征、不整合分布特征、砂体与断层的组合特征及输导类型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输导体系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利用地质、地化等方法对永安镇断裂带的油气运移方向及路径进行了剖析,认为油气运移受多种输导要素的作用,断裂在油气垂向运聚中具有重要作用,断-砂匹配决定了油气的分布。在获取盆地模拟所需关键参数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移聚集史;模拟计算了三套烃源岩的生、排、聚量及排烃系数。结合圈闭形成期、烃源岩生烃史和饱和压力特征,确定了研究区主要成藏期次:古近纪东营期末和新近纪明化镇期末,不同构造单元油气成藏时期存在差异。利用可视化流线模拟技术,对该区油气运聚特征分析认为,油气运移方向及数量受控于古构造背景、生烃强度和生烃范围;前期盐家地区为油气主要指向区;后期生烃强度及生烃范围扩大,并向全区范围供烃。结合流线模拟技术,将研究区划分为胜坨东成藏系统、盐家成藏系统、永安成藏系统和永安东成藏系统,并分析了各成藏系统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及潜力,其中盐家成藏系统探明程度较低,尚有较大勘探潜力,永安成藏系统探明程度略高于三次资评中东营凹陷整体平均水平。通过综合分析,建立了各成藏系统的成藏模式,对其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两系统油气运聚均受古构造背景、异常高压、生烃强度及范围的影响,其中控制盐家成藏系统油气运聚的关键因素是沉积相带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砂砾岩体的构造形态及物性,而永安成藏系统油气运聚的主控因素是油源断裂及断砂匹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