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nvllnv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长,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能源、国际贸易以及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且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长远战略,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应对气候问题的决心。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外商直接投资在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代替发达国家生产了大量的高碳含量产品,年转移碳排放高达10亿吨,外商直接投资造成的“转移性碳排放”不容忽视。因此,碳排放的研究应该考虑到国际投资和贸易引发的转移性排放。另一方面,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型技术对于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至关重要。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强度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基于此,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角度,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将国际投资和贸易引发的转移性排放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立了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中国1996-2008年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中国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分析还指出,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较大,空间因素起了一定的作用。2.利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证明外商直接投资与碳强度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然后从时间的角度出发,运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碳强度的动态关系。3.针对中国碳排放变化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碳排放省际差异较为显著的特点,从空间的角度出发,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考察中国各地区碳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建立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碳强度的影响。4.从结构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方面对碳强度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能有效降低中国的碳强度。因此,应当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和规模,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结构,增加中国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中国自主研发水平,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特征的第三产业,以确保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正> 倒仓法是元代朱丹溪所创始(见于《格致余论》)。形象一点地说,就是清理仓库,并把仓库中的垫具都倒翻出来,彻底打扫,冲洗干净,倒仓是以此取类比象的。人体的仓库是胃。胃
近年来,随着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的发展,人们确定了许多肿瘤抗原及其优势决定簇,在此基础上设计的以小肽段为核心的肿瘤疫苗及治疗性药物,在体内外实验中取得了极大
自身抗体在特定情况下具有致病性,应用致病性自身抗体可以诱导自身免疫病的实验模型。本文综述几种自身抗体介导的血管性疾病动物模型,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免疫突触的提出从结构和功能上解释了T细胞识别抗原性配基的动态过程,以及细胞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导致T细胞增殖的。本文对免疫突触形成的分子机制、影响因素及突触信号
对新生儿免疫的理解取决于对其机制的阐明,半个世纪以来Burnet的克隆选择学说主宰着对新生儿免疫机制的认识。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新生儿接受抗原刺激后,其T、B细胞并没有
人MHC I类基因分两类:经典的Ia基因(包括HLA-A、HLA-B、HLA-C)和非经典的Ib基因(主要包括HLA-E与HLA-G、HLA-F)。3种非经典MHC I类基因位于相同的染色体区域6P21.3,不同于经典分子,具有特
通过施肥、修剪、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疏果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对桂北地区兴安县温克葡萄进行无核化栽培处理,使温克果实达到无核。
近年发现的趋化因子CX3C亚族Fractalkine具有不同于其它趋化因子的特性。Fractalkine存在膜型和可溶型两种形式。本文侧重介绍了Fractalkine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白细胞游走方面
由外周淋巴组织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以和条途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第二信使NO、前列腺素等发挥作用,直接跨越血脑屏障或穿过血脑屏障薄弱脑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枢神经系统
鸭THRSPα基因内含子多态与生长和屠体性状相关性研究,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