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镜意象中的“我”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ec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意象作为文本中灌注作者情感的意象,不计其数,每个都蕴涵了某位“我”的意蕴与精神。它由古至今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以及人生哲学,历来为学者阐发和引申。本文在广泛解读中西文本中涉及镜意象实例的基础上,有角度、递进式地展示了文学镜意象中的“我”。从文学镜意象中微观的“我”入手,逐一聚焦整个人类面对的根本问题:自我意识问题、情感困境问题、存在意义问题等。在此过程中,挖掘中西文学镜意象中的“我”的独特性,逐渐建立起感性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厘清不同的“我”的相通之处,探讨求解人类根本问题的可能。从发现并运用镜意象开始,人类对自身的存在有了初步认识;在镜意象的逼真复制里,人们进行好奇的探索,滋生出种种情绪:对时空留恋、将往昔追忆。镜意象具有神秘的不可知性,从中人类对于超自然产生了无限向往;反观自身,拉康提出了“镜像理论”,康德、黑格尔、叔本华也深刻地对自我进行反思。进而人类敢于在镜意象里直面自我、正视自我,理性地清醒于自身共通的虚荣:自欺、自恋,并以“自省”的方式全面地认识“我”。作为被学者们深入解读的关于“风月宝鉴”之色空哲学的故事,《红楼梦》中还有大量的镜意象,自我的蕴藉从中可见一斑。“我”之情感亦与镜意象紧密相关: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洞察其与爱情、谎言、死亡的关系,进而逼近人类情感的困惑,追问生存困境的解决之道。因此,人类苦苦寻求自身身份,提出了“善”的道德标准,庄子的处世之道不失为现成的理论基础;德性的体现更在乎心灵的涵容,心如镜般圆明、虚静,必将使人类个体“小我”与群体“大我”的存在更诗意自由。总之,文学镜意象中的“我”不仅是感性力量的凝聚,而且是充满理性认识与超然追求的崇高灵魂。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从美学的角度研究福柯的权力观。本文认为:第一,福柯的权力观包含着美学的意义,主体在权力之网中,一方面权力与主体形成宰制关系,身体被规训,情欲被控制,思想被禁锢,
研究了板厚为6mm的AZ31镁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并对接头的断裂机制进行了考查。在转速为1000r/min,焊接速度为60~300mm/min条件下获得表面平整,无缺陷的焊缝。与母材相比,搅拌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尤其是进入当下的所谓的“图像时代”和“信息时代”以后,人们的交往形式、生产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模式等等与以往相比都有着巨大的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文学的畅销之作,同时也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热点。作为一名美国华裔女性,不同的族裔、性别的樊篱、文化的焦虑,让汤亭亭与美国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是推广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与培养学生成才的主要教育学科之一,还是学生学习与了解我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途径,并且也是丰富学生内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的重要教育手段,因此,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有助于对学生的文化启蒙与个人成长,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促进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开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