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象征”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始终贯穿于西方绘画的各个时期中,具有“超越性”、“含蓄性”、“不确定性”、“抽象性”等审美特征,在不同的美术发展时期中,充当着画家与欣赏者之间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媒介。无论是早期的原始艺术还是后来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艺复兴、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时期的艺术创作,都缺少不了“象征”这一绘画语言的存在。“象征”以其自身独特的审美作用,担负着各个时期画家思想、情感的体现。本文的论述思路分别从西方绘画的发展和象征的审美特征两个大的方面,纵向横向交叉论述。以西方美术各个发展过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绘画中“象征”的体现为论据,来论述“象征”在西方绘画中的体现。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信息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思维方法等。首先,纵观西方绘画,按照对西方狭义的象征理论的概括,可以将西方绘画中象征性的体现概括在四个阶段中,即:第一阶段原始艺术时期的象征性体现;第二阶段欧洲中世纪,因为宗教的介入,对这一时期绘画中“象征”体现的影响;第三阶段,在欧洲17、18世纪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象征”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在艺术的世俗化过程中,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审美意义;第四阶段是“象征”的“蜜月期”——19世纪到20世纪,其间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绘画时期的画家大都采用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现梦境、黑夜和病态,甚至歌颂死亡、追求荒诞的境界,以心灵的想象来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的神奇画面。在这一时期,象征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开始明确起来。确立了其在视觉领域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次,象征作为艺术家的精神表达方式,传达和生成了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象征意义的超越性、不确定性、多元性、间接性、含蓄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在本文的第三章主要从象征的审美特点出发,来整体的分析西方绘画中的象征性的体现。象征的运用给艺术家带来更加广阔的联想空间,促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发挥想象,以此来增强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的艺术效果,使绘画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从原始艺术开始一直到今天,对于“象征”本身意义研究或者是与“象征”有关的其他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美术史的研究还是西方理论的研究中都未曾中止过。绘画作品中的象征性以各个时期中的民族宗教文化为根据,是艺术家对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感受后,使用的不同的符号性的语言来表达情感的不同。绘画中的象征性通过物化作用,借助于对某一事物的特征描绘,赋予原本平凡的事物以画家自身的某种深邃的思想感情,用以达到某种特殊的绘画意义,创造出另一种精神含义,促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发挥想象,以此来增强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的艺术效果。